为什么国家体育场被称为鸟巢?

因为设计的形状是鸟巢的形状。

国家体育场设计方案为“鸟巢”方案,由全球设计招标产生,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设计。设计方案的主体由一系列围绕碗形座位区旋转的放射状门式钢桁架组成。空间结构科学简洁,建筑与结构完整统一,设计新颖,结构独特,是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建筑。其所有者是由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中信集团联合体共同出资组建的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国家体育场于2003年2月24日开工,65438+,2006年建成试运行。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赫尔佐格、德·梅隆、2001年Plic奖获得者、来自中国的建筑师李兴钢设计的巨型体育场,就像一个孕育生命的“鸟巢”,更像一个摇篮,孕育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师没有对国家体育场做任何不必要的处理,而是坦率地暴露了结构,从而自然地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的设计理念

国家体育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缓坡上。体育场的设计就像一个容器。高地起伏的外观缓解了建筑的体量感,赋予其戏剧性和震撼性的形状。国家体育场的形象完美纯粹,外观就是建筑的结构。立面和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结构的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状的框架,就像用树枝编织的鸟巢。体育场的空间效果独具匠心,简洁优雅。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地标建筑。体育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无论是从远处看还是近处看,都会留下独特而不可磨灭的印象。完全满足国家体育场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和数字屏幕的设计手法。体育场的空间效果独具匠心,简洁优雅。从这里,人们可以浏览整个区域,包括通往看台的楼梯。体育场馆是一个室内城市空间,有餐厅和商店,就像一个商业街走廊或广场,吸引人们流连忘返。

“鸟巢”的基本情况

体育场外壳采用气垫薄膜,可作为填充物,使屋顶完全防水,阳光可透过透明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在比赛过程中,看台可以有多种变化,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的要求。奥运会期间,体育场顶部分布着2万个临时座位,每个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体育场。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完美解决入口、出口和人流问题。

“鸟巢”的设计来源——全球征集方案,由专家评审,公开征集意见,打造伟大的建筑作品。

2002年6月25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授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征集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国家体育场是第一个进入建筑设计过程的北京奥运场馆设施。据北京市规划委介绍,全国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竞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格预审;第二阶段是正式比赛。截止2002年6月20日,165438+竞赛办公室共收到44家著名设计公司的有效资格预审文件。经过严格的资格预审,最终确定了14家设计公司进入正式方案竞赛,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士。

奥运会不仅吸引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也吸引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创造最伟大的作品。许多世界上最强大的设计团队和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包括世界建筑设计最高奖Plic奖的获得者,都参加了比赛。2003年3月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3个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和设计联合体最终参赛,并向北京传递了他们对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宏伟构想。13设计方案中,国内方案2个,海外方案8个,中外合作方案3个。

在随后的方案评审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荷兰建筑师库哈斯等13位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反复比较、认真筛选,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最终选出了三个优秀方案。分别是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设计的“鸟巢”方案,中国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自主设计的“浮顶”方案,日本公司佐藤综合计划与中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天空体育场”方案。

在此基础上,评审委员会以压倒性多数评选出“鸟巢”方案,并推荐实施方案。在讨论“鸟巢”方案时,* * * 8票赞成,2票反对,2票弃权,1票无效。在国际建筑竞赛中,一个方案获得如此多的知识是罕见的。

为了征求公众意见,竞赛主办方还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展出了全部13设计方案。展览为期6天,吸引了观众6000多张选票。其中,中外评委推荐的“鸟巢”方案获得3506票,“浮顶”获得3472票,“天空体育场”获得3454票,位列前三。《鸟巢》排名第一,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观众和评委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