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措施的对外贸易现状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地位的迅速提高,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与主要工业国家的贸易不平衡的日益加剧,中国遭遇了更多的贸易摩擦。目前,中国的出口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和制约,出口产品受到各种对外贸易措施的限制,特别是非传统贸易壁垒。美欧等贸易大国也采取了许多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和自由贸易精神的不合理的限制措施,变着法子制造和滥用贸易壁垒。目前,在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限制作用迅速上升;贸易救济措施仍然是影响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出口的新的限制因素。
从我国对进口产品实施贸易救济的情况来看,为抵制进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我国根据世贸组织的基本精神和规则,积极完善各项贸易救济制度,对部分进口产品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秩序。但从总体上看,在中国进口贸易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非关税措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外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与进口增长仍有差距;一些贸易救济措施的发起造成了不同产业间不合理的“分配效应”;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手段。
贸易摩擦的蔓延和升级威胁着我国的出口贸易环境,不仅对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而且严重干扰宏观调控和对外政治外交关系,成为制约我国外贸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目前的情况看,未来中国对外贸易仍将保持增长,出口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贸易平均增速和大多数国家的出口增长水平。很难彻底解决与一些国家的双边贸易不平衡。由此,我国出口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遭遇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壁垒是不可避免的,各种贸易争端可能进一步增加,这将增加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面临更多的冲击和挑战。今后要做好充分准备,应对遇到的贸易壁垒和由此引发的具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