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首富造车模式带给我的新思考
01?恒大会造什么样的车?
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但与其他采用自主研发的车企不同,恒大通过一系列收购和并购完成了核心技术储备,优势在于缩短了造车时间。
比如在电池方面,我们投资了卡耐基,牵手了R&D科技的科尼赛克,在轮毂电机方面收购了荷兰e-Traction和Protean,在电机和电控方面与德国hofer合作,甚至联手德国本特勒和FEV获得了相关底盘结构的知识产权。
六辆新车
恒大近日正式发布了6款新车的概念车,涵盖了从A级到D级,从轿车到SUV、MPV的多款车型,实现了产品全覆盖。新车命名也简单直接,即恒驰1,恒驰2直到恒驰6。
每款车的定位各有侧重。恒驰1是全球首款纯电动豪华D级轿车,恒驰2是纯电动运动豪华b级车,恒驰3是纯电动豪华C级大型SUV,恒驰4是全球首款纯电动豪华MPV,恒驰5是纯电动A级城市SUV,恒驰6是纯电动A级跨界SUV。
资质?+?工厂
除了产品,在生产资质方面,恒大通过收购获得了天津国能的生产资质。据了解,目前在上海和广州建设的两个生产基地也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目前为止的资料显示,两个基地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配备2545台智能机器人,采用世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每分钟可生产1辆汽车。
02?恒大造的车哪里有卖的?
解决了工厂和产品,恒大面临的问题是渠道建设。经过研究,笔者怀疑这可能会成为一种其他车企无法复制的新渠道模式。
恒大此前斥资654.38+04.49亿元持有广汇集团40.964%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广汇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分销和服务集团。目前在中国有超过800家营业网点,包括近200家超豪华和奢侈品牌店。
所以在渠道方面还是依托广汇,采用传统经销商与品牌体验中心相结合的渠道模式,可以触达热门商圈客户,解决售后修车问题。
03?恒大造的车卖给谁了?
记得许家印曾经说过,“恒大新能源将力争在3-5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在10年内实现年产销500万辆”。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在等着看恒大笑话。毕竟没有500万的新能源市场。
我认为,不同于汽车企业,恒大模式的核心是恒大地产的反哺。
首先,恒大目前在国内拥有众多小区、物业、海量车位和真实业主信息。未来新车上市后,不言而喻需要解决小区内的充电匹配问题,或者我们可以凭借小区的优势设立新车静态展示区,解决销售和售后问题,小区内的车主可以直接体验产品,节省巨额宣传费用。
其次,跳出传统思维,有必要卖车吗?众所周知,恒大地产每年都有促销季,折扣惊人。以后的商业模式可能不用卖车,买房直接送车,或者买车送车位。里面的商业模式大有潜力可挖。
再次,与恒大集团合作的上下游产业庞大,如房地产、金融、保险、体育、文化、快消等。无论是对于企业销售还是私人客户,每个行业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利用和挖掘,这也是一笔可利用的财富。
最后,恒大也可能主打“大行程”概念。除了常规的网络租车和融资租赁模式外,还可能打造“点对点”最后一公里车主通勤车,车主可以在其中体验产品,将恒大的“大旅行”概念纳入闭环,商业潜力巨大。
04?视角
新能源是个烧钱的行业。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公开表示,一个电动汽车企业要投入量产,至少需要200亿元,这个数字几乎是业内的常识。
李的创始人李想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只有一次打牌的机会。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打牌了,即使拿到钱也没用。”
作为一家年收入4775亿的企业,恒大计划投资500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恒大来说并不算多。如果说蔚来已经通过服务和技术在自主品牌和产品之间形成了闭环。
恒大通过收购、兼并、合作,以另一种方式打开了新能源市场的闭环。其持续的资金投入,R&D投资的时间成本,乃至未来的销售模式,都证明了“恒大模式”具有成功的潜力。
最富有的人制造汽车。有钱真好。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