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观点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强调启发。孔子根据每个弟子的性格,主要优缺点,给予适时的教育。鲁兹曾经问过孔子,“我听说一个主意很好。是否应该立即实施?”子曰:“有比你更有经验的兄弟姐妹。你应该先咨询他们。哪里能马上办?”但是,尤然也问孔子:“听说一个想法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施?”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实行。”龚细花看到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他想不通,就去问孔子。子曰:“冉求遇事畏缩,应鼓励其勇敢;钟繇遇事鲁莽,宜慎之。”

事实上,冉有和鲁兹的主要问题就在这里。尤然曾对孔子说:“要么你不喜欢你说的话,要么你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实施它。”子曰:“力不从心,可以半途而废,只求还之。”但是你现在不想离开!“这就是尤然的遭遇。除此之外,鲁兹是一个快乐的人。孔子曾经说过,他可以三言两语解决一个案件。有一次,孔子开玩笑说:“如果我的理想在国内实现不了,我只好乘船去海外。愿意先跟着我的一定是钟友。“当鲁兹成为真实的,他很高兴。孔子训斥:“勇者比我勇敢,却无所求!”“这就是鲁兹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也批评师兄弟切中要害。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所以他说:“颜回没有帮我,因为他接受了我的一切!”再比如孔子提倡全面发展。如果是单方面发展,他认为只是像一种有用的器具,所以他说“有学问有文化的人不可能像器具。”但子贡有偏颇的倾向,于是批评子贡说:“你不过是个乐器!””子贡问,“什么器皿?孔子说:“幸好是祭祀用的器具。“也就是说,从个别场合来看,自贡是个像样的乐器,但并没有注重全面发展。

劝说:

孔子注重启发,善于选择人们容易接受的机会来提醒他。他说:“我不会开导一个人,除非他渴望学习;如果一个人在努力学习,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觉得难,我就不会引导他更深一层。比如这里有一张方桌。如果我告诉他桌子的一个角是方的,但他根本不在乎,也意识不到另外三个角是方的,我就不会再跟他废话了。"

孔子往往能让人在原有的观念上走得更远。子贡曾问:“大多数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呢?”孔子说:“这还不够。”子贡又问:“那么,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子曰:“不足。如果所有的好人都喜欢他,所有的坏人都不喜欢他。”

孔子对弟子使用的语言往往含蓄生动,让人咀嚼,但又很具体。孔子看到有些人虽然不是不可教育,但他们根本不努力,有些人努力了却一事无成,所以他们什么也没有成就。他对门徒说:“庄稼是庄稼,但有光的迹象,有的不能长耳朵;就是一个有耳朵的空壳,不结米的还多着呢!"

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最反对的就是主观性。他说要根除四件事:一是捕风捉影的投机;第二,对事物的执念;第三,坚持片面的观点;第四,把主观的“我”看得太重,处处放在第一位。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也经常用自己谦虚的例子来教育自己的弟子。他曾经说过,“我生来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是喜欢古人积累的经验,孜孜不倦地追求。”他又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个一定是我的老师。”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有人问我,我就空了。但我一定会澄清人们问的问题,我会尽力帮助他思考。”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

一个当惯了老师的人,往往会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的架子,有时候甚至会装作自己不懂的样子。但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一直是虚心的,对待知识的态度是认真的。孔子曾对鲁兹说:“仲友,你知道什么是教育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才是你真正知道的。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是这样的。”

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经常用他不断的知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来激励他的弟子。他说:“我学习的时候,总怕赶不上,又怕学完了就丢了。”他又说:“在一个十口之家的村子里,找一个像我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并不难,但主动找我学习的人就少了。”他经常用孜孜不倦地学习来形容自己,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悲伤,忘记了自己的衰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他说:“如果你只是学习而不思考,你将什么也得不到;只思考不学习也是浪费精神。”但是孔子更注重学习。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弟子:“我曾经一天没吃饭,一夜没睡觉。我只是想了想,却什么都没得到。还不如去学。”

坚持不懈,坚持不懈:

弟子学业松懈,他批评。白天睡懒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有什么事可以杀了我!”子贡忙着批评别人,放松了自责。孔子也对他说:“端木词,你这么聪明?我没那么多时间!”

不能沾沾自喜:

孔子最反对人们在学习上沾沾自喜。鲁兹在古诗里看到两行:“不害人,也是不求人,走到哪里也是好人。”我总是背这句话,我很满足。孔子接着说:“这哪里配称好人?”

“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中,他非常注重复习,即巩固所学知识。他说:“复习学过的东西不是很有趣吗?”复习会产生熟练度,熟练度会产生创造,所以他补充道,“复习旧的会产生新的体验,这样你才有资格当老师。”

无耻地问:

孔子学识渊博,但仍虚心求教。有一次,他去祠堂祭祖。一进祠堂就觉得奇怪,问别人问题。有人笑:“孔子学识出众,何必问?”子曰:“凡事必问。怎么了?”他的门徒问他:“孔死后,你为什么叫空闻子?”子曰:“你聪明好学,不耻下问,不愧为文。”弟子心想:“老师经常向别人请教,也不害臊!”

孔子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他的很多教条,比如“与时俱进”、“三十而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自己该做的事”,旧时代很多有教养的人都耳熟能详。一些观念,如“不患寡,患不均”,“君子义,小人利”,“孝顺弟弟是做人的根本”,“没有信仰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成为很多中国人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回避孔子这个名字。

孔子和他的思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人指责,也不允许人们指责。指责孔子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就像对皇帝出言不逊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样。直到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多,人们才开始反思孔子及其思想的消极性,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从此,孔子及其思想不再强大,而科学民主、个人自由和价值的思想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社会中传播和发展。这是时代的进步。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场批判林、批判孔子的运动,孔子被扣上奴隶主阶级代理人的帽子,受到严厉批判。林彪粉碎“四人帮”后,孔子作为文革的受害者,有了一些起色。上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抵制西方文化的运动,于是孔子越来越受欢迎。一些“资深”学者办杂志,摇旗呐喊。一些大学成立“国学研究所”,为孔子思想的复兴做理论准备。一些城市设立了国子监,向孩子们灌输孔子“治家修身”的道理。让人们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重将呈现出繁荣和光明的前景。

五四时期的民主和科学可以忽略不计。太西方了,不适合中国国情。而孔子却绝对不能不谈。正如中华民国前大总统袁世凯所说,“孔子之教,如日月天光,如江河之水,是世世代代的楷模,历久常新。”不拜孔子,国不成国,民不成民,国不成国!

孔子是谁?什么是儒家,什么是儒家?真的有那么超凡脱俗,精彩绝伦吗?

不不不,世界上既没有圣人,也没有圣物。夸大孔子及其思想是荒谬的。愚蠢的品味你的头脑,也无知的整个社会。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的鲁人。孔子从小就喜欢传统的礼制。我同时还做了其他的事情。如仓库保管员,管理牧场上的牛羊。三十多岁开始以讲课为职业。学生很多,据说弟子有3000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72人。他整理了诗、书、礼、变等古代文化典籍,为保存古代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晚年专门编辑了《鲁春秋》史书。孔子热衷于政治,周游世界宣传他的仁政。但是没有成功,最后以抑郁告终。他的思想和观点集中体现在后人编纂的《论语》中。

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他第一次大规模招收弟子,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先河。他主张“无阶级为大家”,使一些穷人受到教育。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学而不厌,教而不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懒”、“不怒则威”等,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辉。即使在两千多年过去了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学到很多东西。

作为思想家,孔子以格言警句的形式表达了许多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他的作品很短,缺乏进一步的发展。与古希腊罗马的一些思想家相比,孔子的思想更加直观和肤浅。

孔子的思想和观点中有很多积极的东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非常可取的,与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和佛教的慈悲思想有相通之处。这也是孔子最大的亮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体现了一个智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吃菜喝水屈臂枕之,乐此不疲”的人格境界,令人向往。“厩焚,子背朝,曰,伤如何?莫问马。”体现他关心人民生活的朴实情怀。“学而优则仕,不学无术”体现了其崇尚和平的精神。“古之学者为己”体现了一种更高的学习态度。“鸟兽不能同群”,体现了其积极入世的精神。特别是“鲁兹、曾、、龚锡华坐”这一章,体现了孔子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孔子的这些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世界思想文化中也有一席之地。正因为如此,托尔斯泰、爱默生、伏尔泰都对孔子敬而远之。联合国有关单位也将孔子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但是,孔子的思想毕竟是几千年前形成的。受个人经历和时代条件的限制,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深刻的局限性。很多观念,不仅在现代社会非常落后,而且背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试从四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孔子复古保守,不前卫创新。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不知何去何从,迫切需要新的价值观来引导和推动时代的发展。孔子在寻求新价值观的过程中彻底失败了。他所梦寐以求的,是回到“礼乐为帝所征服”、“不罚博士,不赐庶人之礼”的西周旧秩序。在记录孔子语言的小册子《论语》中,不时可以看到孔子对西周的向往:“周受两代监督,我抑郁,故从周”,“久违梦”。他以自己的复古风格沾沾自喜:“言必信,行必果,信而古来,窃不如我老彭”。面对新时代的新现象,孔子大惑不解,甚至破口大骂:“宫中八巧舞可忍,无一可忍。”他又说:“为什么不呢?”?哎?“当社会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孔子却试图用老办法阻挡社会的进步。毕竟,他是个悲剧人物。

其次,孔子的泛道德主义是对社会生活的简化。人的生命离不开道德。道德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也有利于个人的精神和谐和事业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仅仅依靠道德是不够的。人性很复杂,有它自己的利益,也有它的好处。我们应该为社会尽必要的责任,维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人性的复杂性要求社会从经济、文化首先是法律、教育、政治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但孔子不是。孔子片面夸大了道德的价值,仿佛只要提倡道德,社会就会太平,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孔子不太强调人权、合法的欲望和利益。《论语》中的许多格言警句都反映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倾向。如:“道为政,以刑制刑,民免不要脸;德治、礼治、廉耻、尊严,德治排除法治;”君子义,小人利”,完全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否定了追求个人利益的积极意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用各种道德戒律约束人的人格,抑制人性的正当需要。这种泛道德化一方面培养了许多充满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另一方面压制了人们正当的利益和欲望,压制了社会的发展。不能不说,孔子和儒家倡导的泛道德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再次,孔子严格的等级思想也是对社会进步的一种反动。孔子总是把“孝”字挂在嘴边。他说:“孝也是仁之本。”为了尽孝,我们甚至可以牺牲社会公德:“父为子藏,子为父藏。”他宣称“三年不改父之道,可谓尽孝”,使下一代成为上一代的附属品。孔子依然有着深深的忠君情结。孟子曰:“孔子三月无君,则乱矣。”。孔子要求每个人做与自己社会地位相符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的门徒曾子也说过,“君子不可欺”。孔子把最高统治者放在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上,说:“君君,臣,父,子”,要求人们“自重事”,忠实地为最高统治者服务。严格的等级思想束缚了人民的自由人格和思维,培养了一种奴性人格,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越是现代的社会,越是深刻的理解孔子等级思想带来的危害!

第四,孔子缺乏彻底的思维品质。真正优秀的学者都是求真的。比如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比如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尤爱真理。”但是,对于孔子来说,不是真理标准,而是仁政标准。正如曾子所说,“大师之道,唯有忠恕”。仁政的人性基础是什么?孔子解决不了,也不想解决。使之仁慈,最终成为虚幻的乌托邦。不仅如此,孔子在许多其他重大问题上也缺乏进一步的思考。诸如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人的生命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爱,灵魂怎么了等等,都没有被质疑,缺乏对人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终极关怀。对哲学有一定研究的人都知道,这种终极关怀对思想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孔子还缺乏求异思维。孔子说:“攻异端必害”,否定不同思想的价值。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孔子思想的价值。

从这一点来看,孔子思想也有其严重的缺点。过分夸大孔子思想的价值是不现实的。

孔子死后,他的思想继续传播。几年后,孟子又出现了。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许多思想,并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文化流派。

儒家思想的出现不是悲剧。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实,世界上有哪门学问不是如此?儒家真正的悲剧始于汉代。汉武帝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采纳了幕僚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学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宗教意义的儒学,而作为学者的孔子也转型成为儒学的领袖。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封建帝王网球产生了众多的文人,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改革,增加了很多体现皇权的内容,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存义灭人欲”等。曾经展现风采的百家争鸣的孔孟,最后沦为封建统治者奴役压迫广大人民的帮凶!

儒学发展成儒学,是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史上最大的悲剧。它带来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第一,儒学的进步停止了。后来只能在孔孟文章的条条框框中思考,不能质疑,不能批判,所以不可能有新的发展。二是其他意识形态派别难以自由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创造上的无穷活力。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其他学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儒家不同的观点被视为洪水猛兽。只有道教讲究长生不老之道,佛教讲究死后超生极乐之术,对儒家大师和世俗君主不构成威胁,才能宽大为怀,才能生存发展。第三,个人的自由人格和意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天理天理灭人欲”,各种被禁止的条条框框麻痹了亿万人的思想和人格,成为封建社会的驯服工具!作为现代社会的独立公民,有谁不为这么多人被封建社会培养成被驯服的工具而深感痛心?

孔老夫子在天有灵,他所创造的儒家思想落到这个地步,他应该感到悲哀!

现代社会高喊“打倒孔家店”,与孔子、儒家开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果孔子和儒家思想不倒,皇权就可能脱胎换骨,人的个性就难以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就无法进一步高举,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无从谈起。正如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胡适先生所说:“2000年的吃人礼教已经挂了孔丘的招牌,所以孔丘的这个招牌——不管是老店还是赝品——都不能不取下来,捣成泥,烧掉。”中国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是从“推倒孔家店”开始的。

近年来,中国人开始对孔子和儒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这是好事。对其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利于我们民族。

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第一,孔子和儒家思想是几千年前宗法社会的产物,总体上是落后的。当代人能采纳的东西不多。说到底,当代人的思想文化要立足于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创造和建设,走出一条新路。第二,儒家和儒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儒家只是一种学术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儒家则是为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完全是负面的。第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儒教是主体,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是儒家。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不在于儒家思想,而在于* * *工怒不可触山,愚人移山,后羿射日的古老神话,在于唐诗宋词中鲜明的时代精神,在于魏晋对个人自由和价值的追求,在于地动仪、印刷术等天才创造,在于黄宗羲、李治等诸多新的封建叛逆思想。在封建社会,这些思想文化受到压制,但它们反映了人性中的健康因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要发扬光大!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推翻封建制度的同时,积极致力于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现代思想文化必将高举五四以来民主科学的旗帜,促进人的个体自由和独立,促进人的正当利益和欲望,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只有经过深刻的变革才能生存和发展。希望未来能出现儒家思想的大复兴,这完全是痴人说梦!

日子很长,路很长。面对社会发展方向,大胆创造!谁冒充“千年圣人”或“千年老祖宗”,挡住你前进的道路,把它一个个推翻,不管是妖是鬼,是神是仙!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参考资料:

/GB/32306/33232/3512142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