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的作用是什么?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建设和核工业发展的重要方针。发展核电对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核电建设投资大、建设时间长、科技含量高、涉及行业多,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很强的拉动作用。2011年,全国核电总发电量达874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核电生产经营产值(销售收入)约375亿元,总产量约832亿元,GDP约442亿元。假设到2020年,核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在建3500万千瓦,则2020年我国核电生产经营产量约为6543.8+0.994亿元,总产量为4423亿元,GDP约为2356.5438+0亿元。截至2011年底,中国大陆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居世界第一。按照目前我国核电发展趋势,按照投资294亿元建设200万千瓦核电站(以岭澳二期为参考电站,两台654.38+0万千瓦价格为285亿元,654.38+0/3首充9亿元,* * 294亿元),假设到2020年在建核电站3500万千瓦。那么平均每年需要投资61.5万千瓦,投资906亿元,拉动总产量2754亿元,拉动GDP 934亿元,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0.3个百分点以上。发展核电可以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动力效应。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的核电站,总投资650亿元。按7800小时计算,规划安装投产后,年发电量约390亿千瓦时,售电收入近200亿元。核电站建设期间,每年增加建设安全税约5000万元,建成后每年增加直接税30亿元。此外,核电项目还可以吸引众多投资者抢占当地房地产市场,促进建筑业发展,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旅游收入,提高城市消费水平;核电站运营管理正式员工约3000人,站内雇佣司机、保安、保洁、后勤人员约9000人(按1:3计算),厂区周边核电站配套员工不少于1万人;带动投资配套抽水蓄能电站等核电配套产业体系发展。在当前背景下,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核电建设,每年将创造数千亿元的GDP,对实现国家和地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具有重大作用。推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核电产业是现代高技术密集型国家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也扩大了我国在核燃料循环、核电设备、核技术应用等高科技领域的产业规模。同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涉及材料、机电、电子、仪器仪表、冶金、化工、建筑)的整体发展,先进的核科技可以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按目前我国核电发展趋势,每年投资870亿元,重要相关产业产量增长约为建筑业272亿元,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208亿元,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1.54亿元,综合技术服务业1.63亿元,综合技术服务业1.54。化学工业6543.8+05.4亿元,金融保险业6543.8+05.4亿元,电气、机械和设备制造业6543.8+02.7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6543.8+00.8亿元。近年来,我国在核燃料科研生产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保持了完整的核燃料工业体系:国内铀矿地质钻探计划工作量指标大幅提高,矿床勘探成果显著,海外铀矿资源开发加快;一批铀转化、提纯和浓缩项目开工建设,核燃料生产能力提高,保障了燃料供应安全;已基本掌握后处理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的独立设计、建造和运行能力。目前,第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具备开工条件;自主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ACP1000、ACP 1000等)设计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实验快堆实现了自主研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和自主管理。此外,在快堆、先进研究堆、核军工、核技术应用、受控核聚变等领域不断拓展,具有较高的科技研发实力。以核电项目为依托,核电装备制造国产化、自主化不断推进,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核电装备制造和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计划,核电装备制造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和投资力度,核电关键装备制造取得突破。在建的第二代改进型机组平均国产化率为68%。而且,中国拥有强大的关键设备生产能力,核电成套设备供应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初步形成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重大设备年供应能力约8套。据预测,通过提高我国自身的制造装备能力,积累制造工艺经验,加强技术研究,我国将能够在“十二五”末形成稳定的第三代核电成套设备供应能力,设备自主化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另外,核电涉及工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基本上代表了很多行业最复杂、最前沿的技术,比如冶金、材料、机械、电子仪器等。,对开发设计、冶炼、铸造、热处理、精密制造等生产工艺有极高的要求,从而带动这些行业的技术升级。发展核电是保持和提高我国核工业实力、稳定和扩大核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是建设我国强大国防、进一步提升核大国地位、和平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强国之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核科学技术具有典型的两用特性。核电不仅是民用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用于军用核动力船舶;核燃料循环技术不仅可以为民用反应堆提供燃料,还可以为核武器提供充电。先进的核电、核燃料、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技术、核测控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特殊材料等技术,可用于军用核动力舰船、空天飞机核动力源、核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核电工业是国家核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站设计、制造、建造和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往往比军用反应堆更困难、要求更高。通过大力发展核电产业,可以促进核技术的大力推广,丰富和提高国防安全保障能力。目前,发展民用核电仍是世界核大国保持核威慑能力的重要考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前苏联等大国一直在积极发展舰船核动力、空间激光武器核动力电源、军用车载移动核动力电源、鱼雷和火箭核动力推进装置等军事核动力新概念,同时大力发展民用核动力作为保持核威慑的重要手段。目前,俄罗斯仍有大规模的核电建设计划。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的核电政策更加清晰和积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建设”和“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要求,要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我国核电产业又好又快又安全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 尽快形成强大的后发竞争力,走出国门,在世界核电技术的制高点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 首先,核电技术和产品的出口将对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发挥独特的作用。提供支持,帮助希望发展核电的国家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立法律和监管框架,开展培训,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核人才,帮助他们了解各种核技术,促进和支持新核电厂的融资,或将核电项目出口作为经济援助的重要方式,以满足这些国家的能源和经济发展需求。 获得所在国民众的认同和政府的信任,提升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加强利益融合的合作纽带。 其次,通过海外核电市场的开发,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拥有高端、集约化的核电技术、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进入世界产业结构的高附加值环节,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作用,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第三,核电项目成本高,海外核电市场的发展将极大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融资和出口,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同时,核电“走出去”项目作为大型对外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平衡中国的国际资本盈余。最后,核电出口有利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提升中国核电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中国有实力的核电相关企业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自己的品牌,参与海外核电市场开发和项目建设,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自己在R&D、设计、制造和施工方面的技术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