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辉简介

蔡清辉

蔡清辉,1974年6月出生于福建莆田,厦门大学副教授。

中文名:蔡清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1974 10月

职业:教师

毕业学校:厦门大学

代表作:合著《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合著《给个说法——财产与权益》等。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厦门大学

人物体验

教育经历

从1981到1987,就读于厦门市严武小学。

1987至1993就读于厦门双石中学。

65438-0993考入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65438-0997考入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获国际法硕士学位。

2002年考入厦门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法博士学位。

厦门大学法学博士(2009年)

厦门大学法学硕士(2000年)

厦门大学法学学士(1997)

商业经验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5年)

厦门大学法学院讲师(2002年)

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2000年)

2000年8月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在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和经济法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国际贸易法、国际税法、电子商务法。

2000年6月5438+2月任助教,2002年6月5438+2月任讲师,2005年8月任副教授。

福建省法学会国际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5年-)

《国际经济法杂志》编辑(2000年-)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委员(2004-)

福建厦门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律师(2001-)

讲座课程

国际经济法、电子商务法、国际税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及实务等。

研究领域

国际贸易法、国际税法、电子商务法

主要贡献

项目主题

1.“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例研究(机械冶金产品,1998-2003)”,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博士后项目,2003年。(蔡清辉为项目负责人)

2.我参与的国家税务总局项目《税收协定工作文本建议文本研究》。(项目负责人为廖一新教授)

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税收协调法律问题研究”,本人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为廖一新教授)

4.“国际税收协定适用问题研究”,司法部项目,蔡清辉参与。(项目负责人为廖一新教授)

5.“欧盟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研究”,国家经贸委项目,蔡清辉参加。(项目负责人为廖一新教授)

6.“WTO货物贸易和非关税壁垒多边协议专题研究”,厦门大学法律系课题。(蔡清辉为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

主要作品

1.给个说法——产权与权利(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版)

2.《民事司法改革研究》(齐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修订版)

3.《宏观经济法》(卢炯兴主编,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

4.《仲裁法新论》(张斌圣主编,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04年修订版)

5.《国际经济法案例教程》(肖伟主编,蔡清辉副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

6.《电子商务法》(与郭、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7.《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例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编辑)

8.《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研究》(中信出版社,2006年编辑)

主要论文

一、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1.《外国对华投资法》(载于《国际贸易》第1998期第10号,独立编写)

2.论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国际经济与贸易探索》第2期,1999,第二作者)

3.与中国的比较(发表于《国际贸易》第7期,1999)。

4.关于融资租赁合同(刊登于《河北法学》第3期1999,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的《民商法》第8期)。

5.统一合同法和交易安全(发表在《法律杂志》第4期,1999,第二作者)

6.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制度(发表于《法学杂志》第5期,1999)。

7.中国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反思与重构(发表于《经济评论》第5期,1999)。

8.国际税收协定常设机构业务代理人初探(发表于《税收与经济》第6+0999期,独立撰写)。

9.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转让条件探讨(载《金融理论与实务》第1期,第一作者)

10.国际税收协定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适用——对收入定性问题的思考(发表于《税收与经济》2001第2期)。全文转载于《财税》2001第8期,人大复印。全文转载于曾国祥《中国税收理论前沿》,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年;全文还转载于经济法网。单独编写)

11.英国仲裁法述评(1996)(载于梁彗星主编。:论民商法,第19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版,第一作者;获厦门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2.《中国海关估价法修订述评》(发表于《国际贸易》2003年第3期)。

13.法学本科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改革(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教学论文2篇,独立撰写)。

14.电子商务跨境收入的定性问题探讨——一项分析(发表于《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独立撰写)。

15.* * *同源利益原则与最新的欧洲反倾销法程序规则(发表于《法律杂志》2004年第6期,独立撰写)。

16.中国税收协定谈判工作文本第12条的修订、解释和适用(载于《涉外税务》2005年第3期)。

17.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04年年会综述(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18.欧盟对华反倾销案研究(发表于《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

19.欧盟对华花岗岩反倾销案评析(载于《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

20.本科生“电子商务法”双语教学初探(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教学论文增刊,本人撰写)

21.电子商务中跨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税收与协调(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版)》2005年第4期)。

第二,在其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1.国际税收概念与国际税法概念新探(载《北方经贸》第5期1999,全文转载于《财税法》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

2.统一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立法思考(发表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第2期,1999,独立撰写)

3.外商投资企业设备投资欺诈与防范(发表于《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期,1999)。

4.评论(发表于《律师世界》2000年第9期)。

5.《约定后调整到约定前——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分析》(载《南方经济》2000年第3期,第一作者)

6.法人财产权与股权的法律性质初探(载闽法4,1998,本人撰写)

7.新合同法与外贸代理制(发表于《国际贸易》第5期,1999)。

8.中国、美国、欧盟反倾销法的比较与借鉴(载《中央政法管理学院学报》第6期,1999,本人撰写)。

9.论我国信托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载《云南法学》第4期,1998)。

10.税务系统面临电子商务的挑战(在厦门特区税务,1999,独立撰写)。

11.国民待遇原则与外商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改革(载《厦门特区税务》,第3+0999期,本人撰写)。

12.《正确认识税收优惠政策在吸引外资中的作用》(发表于《北方经贸》第3期1999,独立撰写)

13.关于入世与中国原产地规则的讨论(发表于《南方经济》2003年第7期,独立撰写;获福建省法学会优秀法学论文三等奖)

14.《调解制度的去留》(载《中国商法》1999第8期,独立撰写)。

15.特许连锁经营的法律思考(发表于《厦门月刊》2000年第1期,独立撰写)

16.《中国加入WTO与中国的有效实施》(发表于《厦门特区报》2003年第8期,独立撰写)

17.论外商投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兼论我国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发表于《法律商业研究》副刊1999,本人撰写)。

18.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性质(载于《经济与法律》第2+0999期,本人撰写)

19.论我国外贸代理制的现状及法律对策(载《新亚经贸》第4期,1998)。

20 .“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保证”(载《律师世界》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

21.民间借贷活动中如何防范风险(发表于《经济与法》第1998期,第10期)。

22.《法律概念的再思考》(载《人民政治》第3期,1999,本人撰写)

23.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税收协定所得分类规则的适用研究(载于《厦门大学法学评论》2001第1期,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54 38+0 4月版)。

24.错案追究制刍议(1998 12提交福建省法学会“公正执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获论文优秀奖)

代表性成就

作品类别: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程》(副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

《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研究》(主编),中信出版社,2006年。

《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例研究》(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电子商务法(第二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国际经济法》(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

有害国际税收竞争的规制研究(单行本),科学出版社,2010版。

纸张类别:

《联合国及其对中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借鉴》,《国际经济法杂志》,第2期,第15卷,2008年。

电子商务中跨国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税收与协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版),2005年第4期。

《欧盟对华花岗岩反倾销案评析》,《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

欧盟对华反倾销案研究》,载《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

中国税收协定谈判工作文本第12条的修改、解释和适用,《外国税收》,2005年第3期。

《* * *同体利益原则与欧洲反倾销法最新程序规则* * *》,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6期。

《电子商务跨国收入的定性问题探讨——一种分析》,《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

《* * *同体利益原则与欧洲反倾销法最新程序规则* * *》,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6期。

《中国海关估价法修订述评》,《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3期。

代表性项目

1,“地方文化生态区建设中的知识产权研究——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9);

2.“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5);

3.“传统知识的地方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司法部法律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2004);

4.“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

5.《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研究》,厦门仲裁委(2008);

6.“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研究”,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5);

7.《厦门市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调研》,厦门市知识产权局(2016);

8.《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创新及平台建设研究》,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2016);

9.《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立法草案起草》,厦门市知识产权局(2016);

10,《著作权侵权民事纠纷行政调解对接机制研究》,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2016)。

社会兼职

《国际经济法杂志》编辑(2000年-)

福建厦门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律师(2001-)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委员(2004-)

福建省法学会国际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5年-)

福建省律师协会经济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

福建省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008-)

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8-)

泉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9年-)

福建省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理事(2012-)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2012-)

获奖记录

我在学习和教学期间获得的主要奖项有:

(1)科研:曾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厦门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3年)、福建省法学会优秀法学论文三等奖(2004年)、福建省法学会“公正执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优秀奖(1998)

(2)教学:作为主讲人讲授的国际经济法课程获2002-2003、2003-2004年度优秀本科(2003、2004年);参加厦门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法比赛,获二等奖(2006年);(3)其他类:曾获厦门大学“延安”奖学金(2000年)、“光华一等奖学金”(1999)、“优秀毕业生”(2000年)等奖项。

荣誉和奖励

(1)科学研究:

厦门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

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

厦门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3年)

福建省法学会优秀法律论文三等奖(2004年)

福建省法学会“公正执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优秀奖(1998)

“科研成果专项奖学金”(1999)

(2)教学类:

作为主讲人讲授的《国际经济法》课程被评为2002-2003年度和2003-2004年度(2003年和2004年)优秀本科课程。

厦门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法竞赛二等奖(2006年)

(3)其他类别:

厦门大学“延安”奖学金(2000年)

“光华一等奖学金”(1999)

“杰出毕业生”(2000年)

2005-2007年度福建省法学会先进个人(2008年)

厦门大学2006-2008年度优秀本科生导师(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