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知识产权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表现在儒学、易学、军事学的广泛热潮和国外200多所孔子学院的建立。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亮点”。近年来,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远超同期GDP增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北京2010年GDP中,12.6%由文化创意产业构成。

文化价值观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核心,逐渐得到认同。中国的“和谐世界”让人们了解中国的和谐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

“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对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援助赢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和尊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人们在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越来越多,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适当宽松的环境,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经验少,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际市场竞争力差,肯德基、耐克、韩剧、日本动漫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相关产业。

一些文化产品被注入商业因素,降低了自身质量,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文化市场不规范,市场上充斥着严重的盗版文化产品和低俗不健康的产品。

文化“赤字”严重。以书籍为例。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约为10:1,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在电影方面,中国出口到国外的电影很少,而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外国电影,如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票房极高。

对文化资源重视不够,传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保护和利用,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软实力。

3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外汇来源,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重视文化输出,塑造国际形象,积极推进文化外交,提升文化影响力。

第一,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武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可能会面临外来文化的强大攻势,因此打造一个属于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大力挖掘我国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民族品牌,努力减少文化赤字,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

第三,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人才的培养为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后备军。

第四,文化外交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对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繁荣中国文化事业具有深远作用。

结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初始到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总的来说,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规划、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等。同时,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实施平等互利友好的文化外交政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