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面临哪些风险?
风险二:过于激进的发展战略带来的风险。民营上市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和经营范围,做强做大是必然趋势。但是,过于激进和不切实际的发展战略往往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缺乏、企业管理缺乏匹配、资金短缺等,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对于扩大经营范围和产能带来的投融资风险,企业要有足够的预判,并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防止冲动和盲目扩张可能是最好的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风险。产品质量安全是近年来上市民营制造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直接关系到整个消费环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他们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此外,利益诉求渠道更加丰富,企业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很容易产生广泛影响,短时间内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风险四: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不完善导致的风险。合理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基础。我国90%民营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是金字塔股权结构,其弊端近年来越来越明显。
金字塔股权结构容易给企业带来风险和危机,也不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实力的不断壮大,大股东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导致公司亏损严重。目前,这种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2004年,德隆系、托普系、天妃系、弘毅系等庞大的资本系相继倒下,旗下上市公司损失惨重。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风险五:应收账款信用缺失导致的风险。近年来,民营上市企业出口业务竞争加剧,且由于国外进口商在国内获得贷款困难,先签单后付款的业务成为一种势必增加财务风险的交易模式。这就为应收账款的大量积压埋下了伏笔。
风险六:对外担保混乱导致的风险。企业作为担保人在获得贷款的过程中为其他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是常见的。债权人需要以某种方式保证自己债权的实现,而不需要对债务人百分之百的信任,担保制度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担保一方面有助于银行等债权人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形成稳定可靠的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作为担保人,往往面临一定的风险。被担保企业如果不能按时还款,一旦进入法律诉讼阶段,就会卷入纠纷。如此一来,部分企业将陷入担保循环和旷日持久的诉讼拉锯战,极易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此外,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的情况较为普遍。当一个或部分企业出现经营问题和财务危机时,必然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伤及其他企业,导致关联企业整体陷入困境。
风险7: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风险。随着法律关系的日益复杂,企业时刻面临着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被竞争对手侵权的风险。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遭遇了多起来自国外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高额的诉讼损害赔偿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目前,我国民营上市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有:(1)出口企业在国外遭遇知识产权诉讼。(2)定牌(指卖方根据买方要求生产销售的商品或包装,注明买方指定的商标和品牌而产生的知识产权风险)。
风险8:人力资源管理缺失导致的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风险是现阶段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风险之一。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过去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影响,随着上市后规模的扩大,特别是M&A活动之后,很容易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这主要表现在:
(1)企业并购导致人才流失的风险。
(2)人才机制不灵活的风险。
(3)高管意外导致的风险。
风险九:违约履约引发的风险。违约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一种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通过对305家民营上市样本企业2010年年报的分析,发现48家企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其中违约风险占比最大,占比为54.17%。
风险10:R&D或创新不足导致的风险。对于民营上市企业来说,增加R&D投资、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我国许多民营上市公司并不重视R&D投资,而注重短期投资。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必然会出现问题。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有: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充分论证,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不合理的R&D人员或流程管理不善导致R&D成本高,舞弊或R&D失败;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导致企业利益受损;R&D产品缺乏市场需求,不是“有用的创新”,销售非常困难,导致企业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