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赔偿金额的确定
专利侵权赔偿金额涵盖哪些内容?
(一)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含义
首先,它是指权利人与加害人之间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公民、法人和其他民事主体享有的专利权受到他人非法侵害,遭受财产损失或精神利益时,权利人有权要求赔偿,加害人有义务支付赔偿的民事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也被称为专利侵权赔偿之债。
其次是指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即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根据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任何主体,无论是公民还是法人,侵犯他人享有的专利权,给权利人造成损害的,都应当予以赔偿。
第三,它是法律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一种具体形式。侵权人侵犯他人享有的专利权,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加害人不履行赔偿义务的,权利人有权提起民事诉讼,通过人民法院的判决,强制其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2)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
1,补偿性赔偿原则
这种观点认为,在确定专利侵权的赔偿金额时,应以赔偿全部损失为原则,赔偿金额不得多于或少于被侵权人的损失。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惩罚性赔偿原则
这种观点认为,在确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时,除了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还应当对具有严重故意侵权行为的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即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还应当提高赔偿数额,使被侵权人获得的赔偿大于遭受的损失。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补偿性赔偿原则无论侵权人主观上是否故意、情节是否严重,都只赔偿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不能体现法律对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的不同态度,而惩罚性赔偿原则考虑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和侵权情节,区别对待,更为公平。
怎样才能提高专利侵权赔偿金额?
专利权人发现自己的专利权被他人侵犯,在确认自己的专利权有效,专利侵权成立后,就可以开始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从而最大化胜算,获得最高赔偿。专利权人需要收集的证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侵权人的证据。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侵权人的确切名称、地址、企业性质、注册资本、人员数量、经营范围等都是专利权人首先应该知道的事情。对于专利权人来说,知道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专利侵权是非常重要的。
(二)侵权事实的证据。专利侵权的前提是必须有侵权行为。因此,在处理侵权行为的过程中,证明侵权人确实实施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方面的证据包括实物、照片、产品目录、销售发票、购销合同等。
(三)损害赔偿的证据。专利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要求赔偿损失。请求赔偿的数额可以是专利权人所遭受的损失。但是,专利权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专利产品的销售量减少了,或者销售价格降低了,以及多支付或者少支付的其他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一条
专利侵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侵权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应当参照专利许可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于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专利许可费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赔偿金额为3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