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对少先队员的影响
为迎接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让所有曾经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分享一份喜悦,感受一份感动,感受一份自豪感,让星星的火炬代代相传,团中央、全国少先队工作委员会、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自3月起联合举办“我和红领巾的故事”大型主题采风活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每个参加活动的人都充满了激情,似乎都有很强的倾诉欲望,愿意把自己和红领巾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既有泛黄的老照片,也有珍藏多年的红领巾。作者既有新中国第一批满头白发的少先队员,也有正在换牙、刚刚戴上红领巾的新队员。外交部长李肇星、财政部长金人庆、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京川、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都为《中国青年报》撰文。多位新闻界、影视界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作为老少先队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讲述自己和红领巾之间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红领巾的特殊感情,表达对少先队员的无限热爱。
读充满爱的文章,听感人的故事,分享难忘的快乐,追忆永不褪色的童年。在和笔者一起感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少先队的光辉历程,强烈感受到红领巾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红领巾是指引未来的灯塔。
外交部长李肇星吐露心声:“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之一,我是多么自豪啊!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我们握紧拳头发誓:‘为* * *事业而战,时刻准备着!’然后学唱队歌,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我们新中国的孩子,我们新青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父兄,不怕困难,不怕重担。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大人”。我在学校努力学习,下课后帮村里的互助组和合作社放生毛驴、播花生种子,把割草赚的钱一部分捐给国家买拖拉机和飞机,给军人家庭写信(那时候村里大部分人都不识字)...摘下红领巾后,在人民政府、亲友、老师的关怀下,我逐渐成为了全乡第一个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外交官,但我把红领巾的誓言保留至今。我不再年轻,但在祖国面前我永远是一个戴着国旗一角的孩子..."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藏着几十条不同年代的红领巾,都是不同时期参加少先队活动得到的礼物。刘鹏导演说:“每一次(戴红领巾)都让我感到温暖和激情,每一次都让我觉得自己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因为红领巾是最早引领我人生的旗帜。”
红领巾是人生的良师益友。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说:“入队后,红领巾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成了我胸前闪烁的一双眼睛——它提醒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它鼓励我做一个勤奋、诚实、守信的男孩,争做少年先锋;它呼唤我牢记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崇高理想,用自己的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几十年过去了,我把红领巾深深珍藏在心里。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偏远的乡镇县城,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中央部门,红领巾一直激励着我不懈努力,不断前进……”
上海一位少先队员同行深情地说:“我在少先队组织里学到了责任和团结。我在这里接受的教育和锻炼,形成了我终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一位37岁的辽宁下岗职工回忆起自己刚入队时的感受:“我戴着红领巾睡了好几天,都不想从脖子上摘下来,成了家人永远的笑话。”
红领巾是激励前进的不竭动力。
“我经历了无数的成功和失败。每次事后反思,心中总有万千感慨。但在我看来,‘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是我那条神奇的红领巾告诉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胜不骄败不馁,坦然面对得失。’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为这句经常在耳边回响的话努力着,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着,为我心爱的孩子们的事业奉献着我的一切。到现在,我都把这条有魔法的红领巾珍藏在荣誉证书里。我想把它给我的孩子,告诉他我父亲对我说的话——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深受孩子们欢迎和喜爱的儿童节目主持人刘在他的来稿中这样说。
河北廊坊四中学生白雪写道:“当我失败时,红领巾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我难过的时候,红领巾告诉我要快乐面对;但我松懈的时候,红领巾告诉我要持之以恒。”
“红领巾陪伴了我多少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想想胸前的红领巾,我马上就充满了活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广东省德清市永丰中学的梁这样说道。
红领巾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员在少先队组织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有多少人有同样的感受:只要一戴上红领巾,就能感觉到与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一站在明星火炬队的旗帜下,就能感受到人生追求的开始;有了队礼,你就能感受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你一喊呼号,就能感觉到你在为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做全面的准备;一听到队伍的鼓声,崇高而神圣的感觉就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