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困境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和技术以市场换技术的形式被引进,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但付出的代价是国内市场被跨国公司抢占,出口利润被外商大量盘剥,而高新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却少之又少。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强的产品主要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家用电器、电器元件、机电产品等。这些产品是低附加值产品,一些高科技产品主要是用材料加工或组装而成。在合资企业中,外商控制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我们要支付高额专利费,同时用低廉的劳动力制造国外品牌的产品,换取微薄的利润。低价产品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弱,实际上我们不是制造强国,而是为别人打工意义上的制造强国。
2.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整个国家缺乏科技发明创新的土壤,大多数企业不重视科技研发,宁愿花钱买技术,用市场换技术,也不愿执着地投入巨额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进行科技研发,导致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号称“制造强国”,但实际上相当于世界上的加工厂。比如东莞的工厂做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只有1美元,厂商几乎无利可图。这款售价1美元的芭比娃娃卖给美国销售终端沃尔玛的零售价是10美元。65,438+00美元减去65,438+0美元是通过整个物流环节创造的,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运营、终端零售。以2007年为例,毛利可以高达40%,暴利已经被拥有R&D和管理优势的跨国公司赚走,而中国的企业只有“六加一”的“一”,没有“六”,生产再多也没有意义。
3.产能严重过剩
产能过剩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据统计,中国目前有24个行业,但其中21已经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纺织行业、服装行业、钢铁行业都是产能过剩的代表性行业。以钢铁行业为例,据中钢协统计,201年末我国炼钢产能为8亿吨,2011新增投产约8000万吨。考虑淘汰落后产能约3000万吨,年末粗钢产能约8.5亿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我国粗钢产能已达9亿吨左右。但去年中国粗钢产量6.83亿吨,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
4.高端人才缺乏
按照投入强度指数,中国每万劳动力中R&D人员数量在有统计数据的37个国家中仅排第35位,仅高于墨西哥和南非。虽然中国的R&D人力投入强度在逐年增加,但2007年,芬兰、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每万劳动力中R&D人员的比例仍然是中国的8倍、5倍、6倍、3倍、4倍。2008年,R&D在华人员人均研发支出仅为3.4万美元,仅高于俄、阿、斯等少数国家,在36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四。R&D人员在日、德、澳的人均研发支出是中国的5倍以上。2008年,中国每万名R&D人员发表的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和被引用的科学论文数量在4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9位。2007年,中国企业科研人员人均发明专利授权量在3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6位。中国的R&D人力投入强度,无论是每万劳动力R&D人员数量还是人均研发支出,在国际排名中都不高,尤其是R&D人员人均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和企业人员人均三方专利数量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
5.企业税负太重
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率。世界银行2009年底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的经济报告指出,从1995-2007年,剔除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5.7倍。2005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税负指数报告”中,中国名列第二。2007年至2009年,宏观税负水平分别达到31.5%、30.9%和32.2%。导致大量企业举步维艰,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研发,再加上腐败成本和各种额外费用,我国企业实际税负位居世界前列。
6.成本在增加
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涨的压力加大。最近十年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从2006年开始加速增长,超过整体平均工资增幅。2002-2011年期间,制造业年平均工资从11001元上升到36665元,增长了3.3倍。各地最低工资水平和农民工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0和2011,农民工工资涨幅高达19.3%和21.2%。从长期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学龄劳动力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我国劳动力成本长期呈上升趋势。截止2013年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7%。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三角债”风险加大。
7.缺乏资本投资
目前,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加、出口需求减少、利润微薄的困难局面。面对当前形势,一些中小企业急需资金维持生产;有的产业升级需要资金,如果资金短缺得不到解决,只能选择停产或者倒闭。一些科技含量高、受冲击小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借机进行低成本并购,谋求规模化发展,这需要大量资金,但现实是融资太难。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低、监管成本高,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资银行需要大量现金规避风险,不可能大量贷款给中国的中小企业。民间直接借贷的利率太高,中小企业负担不起。另外,这种情况下谁还敢贷款?融资难直接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8.资源和环境紧张
发达国家以高端技术和营销环节为重点,将大量占用和消耗资源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优化自身资源消费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承担了这些价值链的低端生产和加工环节。制造业的发展是以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集约利用为基础,以日益破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种长期的快速粗放发展,使中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资源环境危机。因此,要打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迫切需要提高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摆脱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困境,大力推动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高度集中的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发展。
9.国内环境恶化
从国内情况看,2008年政府的4万亿刺激计划造成了大量的平台贷款。央行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政府融资平台债务34万亿,每年利息几万亿;大量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因高利贷链条断裂、贫富分化加剧、经济萧条分配不公而下降;房地产的畸形发展绑架了中国经济;大量企业的高负债,比如最近曝光的江西最大的民营企业LDK公司负债300多亿,无锡的尚德集团巨额负债,就是典型的例子。特别是最近很多地方政府在投资上大跃进,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失衡,增加债务负担,企业生存环境更加困难。
10.高贸易壁垒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贸易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过高,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地域分布过于集中,中国制造业产品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使得中国在某一进口国的份额过大,增加了贸易摩擦的机会;但由于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的不完善,极大地削弱了我们在贸易摩擦中的竞争能力;一些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成为贸易摩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