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赛获奖感言

“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竞赛获奖感言节选

“Q学网”创新课堂大赛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多参赛合作伙伴当即提出要在自己所在地区积极组织举办本地创新课堂大赛,得到了总行的大力支持。

以下为历届比赛获奖发言摘录:

证词一: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从教近十年,目前在山东省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任教。下班后,我喜欢在网上查找信息或阅读一些报纸文章。去年秋天,我在浏览中国教师报网站时,看到了中国教师报与东方金鸟公司联合举办创新课堂大赛的新闻,从而与Q学习网结缘。

我在“Q学习网”听过很多老师的课,发现这种远程教育的方式是如此的直观生动!原来我也浏览过一些教育网站。虽然有一部分是享受资源,但是内容太少,形式单一。“Q学习网”主要针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它面向并服务于全国的师生。课程新颖实用,基本是同步教学。这真的是难能可贵。

在这里,我要感谢“Q学习网”和主办方,因为你们给很多和我一样的普通老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展示自己的平台。作为一名教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出国学习上课的机会很少。虽然我们学校定期组织公开课,老师互相评价,但总觉得和其他地区、学校差距很大。一位在省里教过书的老师说:我们和别人的差距就是落后的教育观念。的确,由于是落后地区,我们对新的教育理念只有简单的认识,却未能深刻理解其精髓,更谈不上熟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现在有了“Q学习网”,我们有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真是受益匪浅!

另外,感谢朋友同学的支持。因为是第一次录课件,感觉比平时讲课不太自然,但是朋友同学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最后,祝“Q学习网”越办越好!

感言二:我是中国教师报的忠实读者,发现了中国教师报举办“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大赛的新闻。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报名参加了这次大赛。虽然我承担过我校七年级一班和八年级四班的生物教学并兼任生物教研组组长,还管理过学校的卫生工作(可以说工作很忙),但我总是尽量抽出有限的时间学习SpeedMT 2.0 Enterprise的使用。经过近两周的业余学习,我开始用这个程序制作课件。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片段往往要录制多次。可以说每个片段录制不下5次,最终录制成功。课件上传后,没想到这么多学生喜欢我的课件。说实话,我只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完全没想到会得奖。意思是我很幸运能得奖。感谢中国教师报和Q学习网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站长的指导,同时感谢全国各地的同学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言三:第一次从中国教师报上知道“东方金鸟”在线课堂软件,觉得对现代技术教学有帮助,就下载了软件用了几次,感觉效果不错。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所以发邮件或者打电话给“东方金鸟”的老师咨询。我记得霍玲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建议我参加“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竞赛。我之前也经历过很多网络“比赛”,我的经验是网络比赛大多贪钱,不会有好的回报!那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参与?我喜欢上网,但不喜欢玩游戏,也不喜欢浪费时间聊天。看文章,浏览网页,还是有很多收获的;再加上你可以在业余时间参加比赛提高自己的技术,也不会输给自己什么!这一次,我也这么认为。)这一次,我真的是又惊又感动!我没想到:我的课件和论文会对这么多同事有帮助,我会不经意间入围获奖名单。“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大赛组委会是那么的公平公正!在此,我要感谢霍玲先生的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心!感谢“东方金鸟杯”创新课堂大赛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成长的机会!并祝福:祝所有老师春风繁荣昌盛,心想事成!我希望你的网站是一个世界之网!祝《中国教师报》真正成为中国教师不断成长的平台!

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点评

2007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点评

杨静怡的演讲

我叫杨静怡,很高兴我的发明“汽车固定式高速磨合机”获得第十七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参加比赛的经验。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矛盾。比如现在的汽车需要拉高速,但是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上拉高速,那就违反了交通法,而且国家也没有给汽车在高速上提供一个磨合的地方,这就让车主很尴尬。我想到的办法是设计一个机器,让汽车在机器里运行,安全有效,不违法。想到方法,我不得不采取行动。我找了北工大的方震老师帮我改进,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团结大家的智慧才能有好的结果。“汽车固定式高速磨合机”设计完成后,我们马上申请了发明专利,所以用法律手段保护我们的知识非常重要。

为了让“汽车用固定式高速磨合机”更加完善,介绍给大家,我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经过多次选拔,有幸参加了市级比赛。和专家一起答辩,既锻炼了口才,又增长了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得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公展期间和大家交流,丰富了自己,也认识到了很多不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英语。当一些外国朋友对我的发明感兴趣,而我又无法向他们详细介绍时,我深深知道,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要走出去,让国际朋友认识我们、了解我们、欣赏我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学好一门外语,主动向他们介绍,而不是被动地等着他们提问,不知所措。

参加创新大赛不仅是文化素质的比拼,也是身体素质的考验。虽然只有几天,但是回到家感觉有些疲惫,让我后悔平时不注意锻炼。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也有了自己的科技创新经验——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烦恼。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善于思考,大胆创新,大胆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也许创新之后还会有奇迹,每一个奇迹都在我们手中。

我相信,只要我们学好知识,大胆创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属于中国的知识产权,而不仅仅是印着made in China。

杨静怡全运会综述。

短短七天过去了,我好像还停留在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时的那些细节里(7月30日到8月5日中午)。

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遇逆风。

7月30日,除了道春城,我感觉到了它特别的温度,突然从炎夏变成了轮回,也不知道是春天还是秋天。看着池子里30度的水就羡慕。我非常想念家里橱柜里的衣服...

8月1日,举行开幕式和公开展览,展位在EN028,是京队中离所谓紧急出口最近的“宝地”。小雨过后,阴风袭来,人气温度不足20。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推出不久,附带的宣传资料就散了,空了,看着前来索要的观众很尴尬...这顿饭很快就过去了,最后他们在其他参赛者填饱肚子后才开始吃饭...看似平静的下午,在介绍给另一群观众后,变得非常陌生。突然周围,视野中的展台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觉得不对劲,冲到志愿者那里才知道技能考试已经过了一半,最后通过调解才得以补考...

8月2日是答辩,加上公展期间的演练,答辩已经很轻松了。但是当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一阵阴风吹来。首先毫无理由地熄灭我摊位上的灯,改变我的汽车程序。演示过程中,我突然倒车,突然得到了一个程序的功能。最烦的是遥控失灵,汽车开关罢工,黑白颠倒,集体对抗我车的固定高速走合机。伤心难过!在感叹命运的时候,忍不住呼吁抵制日货...

8月3日,个人奖结束后,我离队了,没带手机。我辗转反侧的时候找到了车,却是空的。没有手机真的很难动。终于遇到了一个志愿者,像救命稻草一样和领队取得了联系。我也无边,你也焦虑。我在责备中感受到了千里之外的父母关怀...有得必有失。

一点波动,一点声音

7月30日,三个小时的飞机带来了一个大房子,而且是直的!屋外有温泉游泳池,屋内有温泉浴,缓解疲劳,驱寒。加油!

7月31日,展会举行。很顺利,虽然几经波折,但午饭前还是过去了。因此,它“错过”了下午惊心动魄的一幕。据说“公交车”在高速行驶时突然刹车,造成了车前聚集的一幕。一个男生很疑惑,说:“她比我先飞出去,那她为什么跑在我身上?”。范团儿是这次事故中唯一的伤亡者,这就是老师的伟大!

8月1,在去展览馆的路上,我观察了一下路标,高架桥最高限速竟然是110。在这样一个居高临下的坑坑洼洼的路段上高速行驶,真的感觉像一根悬着的绳子!

8月3日,我们在世博园玩了一下午。我们“四人帮”高举北京牌,玩得很开心。这些回忆足以驱走高三的阴霾!终于尝到了传说中的“国宴”——中国的盒饭!

8月4日,紧张的比赛已经过去。奖项只是一种形式。听到排名,翻不起一点波澜,就释然了。后来班长哭了,这两年的准备终于告一段落。是的,我们曾经紧张过,快乐过,烦恼过,忙碌过,现在可以放松了!

8月5日,我终于回家了,但我不想和刚认识的朋友分开。那是七天的“患难之交”。

从昆明到北京,现在我想大喊一声:我为北京骄傲!

这不是总结,请见谅!不经意间,文章一气呵成。这一刻我只能说这么多…...

2007.3

2008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点评

张金辉的演讲

作者:张金辉,高二16班。

2008年3月21日至3月23日,第28届安捷伦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隆重开幕。我有幸参加了决赛。虽然比赛结束了,但我依然很兴奋,经历的一切依然历历在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感受。

本论文的题目是“北京市林下循环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建议”,是基于城郊林下循环经济的发展而提出的。通过我们自己的实际调查,发现现阶段林下循环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3月21日是正式答辩的日子,今年的第一场春雨就从那天开始。断断续续的小雨让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清新的空气让我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

我们比赛的场地是八十中体育馆,所有参赛选手都要在自己的展位前等待专家的提问和点评。可以说,答辩的成功决定了这场比赛的结果。一想到所有的资深专家都会提问,我就有点紧张。但是,当专家们真的过来了,我的紧张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信。由于之前准备充分,我的回答从容不迫。我尽力向专家们详细介绍了我们个人调查研究的结果。除了回答他们的问题,我其实是想让他们了解郊区的新变化,让他们知道我们高中生是多么关心我们的生活,关心我们的家乡。看到评委们的认可和赞许,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3月22日上午,我还参加了“植物与环境”学生论坛。本次论坛旨在让青少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中学生在探索人与自然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今年市里有6个项目入选论坛,我们的项目是唯一一个来自京郊的项目。论坛中,参赛选手要进行现场演讲和答辩,专家评审团将根据参赛选手的研究水平、演讲水平、现场交流能力等综合因素,现场评出论坛特等奖。我是第一个发言的,压力很大。但看到牛栏山一中前来加油的老师同学们,最终以绝对优势获得本次论坛一等奖,我感到了一种安慰和动力。

在下午的公开展览中,我向参观者介绍了我们的项目,包括许多外国朋友。在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老少,大家都相当关心环境问题,关心三农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家乡造福,改善生活做贡献。

昨天,大赛颁奖仪式举行。当我听到主持人宣布我获得了一等奖时,我的激动多于感觉。回顾过去的一年,遇到挫折时有无奈,收获成功时有喜悦;熬夜后有疲惫,进步后有兴奋。获奖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印证了我“梦想总会在勤奋的天空绽放”的信念。但同时,这也是一种责任。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使我继续关注身边的事情和我们的社会。正如一位老奶奶对我说的:祖国的未来等着你去创造。同时也体会到了科学的严谨,无论是调查过程还是论文的撰写,都必须一丝不苟,研究不能马虎。这次比赛也让我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中外朋友。每个人都充满了对科学和环境的热爱,对知识的尊重。

我想,时间会逐渐消磨掉一时的兴奋和成就感,而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是从比赛中获得的难忘经历和经验,这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在此,我建议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大赛,认真寻找身边的问题,寻找灵感,在科学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最后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感谢李万成老师和杨希耕老师的指导,感谢我的班主任梁老师的关心。也要感谢我的伙伴12的高三学生李佳俊,以及所有关心我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2008.3

不知道你要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