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寺庙需要什么证件和手续?

第一步:建寺程序第一步,住持和寺内其他负责人要统一思想,确定寺庙是否要改建、扩建、新建。确保你有一个好主意。这就好比做一个建设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步:寺庙建设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或明确的数据来源。为了保证后期项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一般建议资金到位。寺庙建设期在一年以内的,了解资金到位比例应在70%以上,建设期超过一年的一般资金至少在50%以上。否则风险太大。

第三步:寺庙建筑的图纸要清晰,分两个层次。初步图纸需要寺庙效果图,寺庙平面图和布局图,也就是寺庙规划设计图纸,有些也叫寺庙鸟瞰图设计,意思差不多。寺庙效果图的设计也是简单完整,看寺庙住持的要求。也就是说,你基本上需要有寺庙图纸,才能办理下面的审批手续。

第四步:有了寺庙图纸,去宗教局和佛教协会审批宗教场所。这些程序有点类似于建筑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和其他材料。需要寺庙负责人办理。

第五步:找县市规划局、建设局拿寺庙图纸、寺庙效果图,审批城建规划、寺庙建设许可证、寺庙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手续。这一步的目的是告知规划局哪里需要规划建庙,你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第六步:拿着以上资料到政府和国土局办理土地审批手续,解决寺庙土地产权问题。寺庙需要建在哪里,需要多大,无论是扩建、改建还是新建,都需要政府部门给你划拨土地。

扩展数据:

而中国寺庙建筑则有意模糊内外空间,注重室内外空间的相互转化。厅、门、窗、亭、廊均对外开放,形成虚实相生、动与滞的灵活通透效果,其中蕴含的空间意识模糊多变,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着深刻的联系。

“宇宙无处不在,从古至今”,时空的无限就是宇宙。“宇”这个字本来的意思是屋檐,无限的空间,当然,天地都是陆的。这种宇宙观拉近了天地与人心的距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天地为鲁”的观念自古就有。“为人夫者,与天地同,与日月同”(卦文言),“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吴起论》),“乐与天地同,礼与天地同”(《季乐》)

所以,中国的寺庙建筑群有那么多的户外空间。它并不排斥自然,而是应该包含在其中。《藏于山中的古寺》讲究内向。主动让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其实是另一种自我肯定的方式:寺庙隐藏在深山里,它已经成为了深山的一部分。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寺庙往往位于名山大林之中。

百度百科: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