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哲学理论基础是肯定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其内涵就是要明确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归根结底,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利益、愿望和要求。就人的需求而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不仅有自然需求,也有社会需求。不仅有个体需求,还有群体和整体需求。每个个体不仅有自己的需求,也有互动的需求。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政治需求等等。
还要看到原来的需求已经满足,新的需求又出现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从满足生存需求到满足发展需求再到满足享受需求。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就全国而言,首先是要满足吃饱、穿暖、有房住的需求,然后是要吃好、穿好、住好,过上小康生活。现在对每个人都是全方位的。还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民主自由,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也就是要有现代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绿色家园,生态文明,等等。
显然,仅仅发展经济是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的。还要发展文化、政治等社会事业,以社会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只能逐步实现。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模式。总之,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本身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不断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
因此,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要求党和国家在制定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时,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如果说经济发展是基础,那么社会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全面进步就是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人是社会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中,人的各种需求往往表现为利益关系。从经济利益到政治利益再到精神利益等等。因此,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与逐步满足他们的合理利益密切相关,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至于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只是他们的需求和利益的表达。
第二,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尺度。
“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也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人的价值为导向和尺度,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要为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创造条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凸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价值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关心人。“世间万物,人是第一宝贵的。”(* * *)要逐步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不断提高人的自身价值。也是评价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一个尺度。比如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就是实现了基本的生存权之后,就要千方百计保证人民受教育权和其他发展权的实现。在保障各项经济权利的同时,必须充分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 * *确认了人权,确认了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权,这些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应该强调的是,人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有了人,不仅社会属于人,自然也演变为人的本性。可见,人是人的社会和人的本质的主人和中心。人通过社会实践,不断与社会、自然和人自身互动,不断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平衡。& gt
问题2: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就是人民。在当代中国,指的是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包括各阶层的人。以人为本的“基础”是源头,是根本,是出发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人民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利益,走* * *带富之路;要依法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发展愿望和多样化需求,关心人民价值、权利和自由,关注人民生活质量、发展潜力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既有深厚的中华文明底蕴,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民为国之本,国之本为安之本”和“天地之间,民为重”,主张“民为重,国为次,君为轻”,强调“政之昌,顺民心;废除政治是违背人民意愿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体现了重民的朴素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我们今天强调的民本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有本质的区别。民本思想中的人民是相对于君主和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不同的。达到“得民心、存社稷、巩固君位、实现国家和平”,是“治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主本位而不是人民本位。以人为本也不同于西方人本主义。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反对迷信、科学、专制、自由、神权和人性,在反对封建主义、促进人类解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追求,主张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利益至上。同时,人本主义离开了具体的历史条件和人的社会性,用抽象的、永恒的人性来解释社会历史,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获取和维护其统治地位服务的。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揭示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关于人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胡* * *同志指出,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一个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 gt
问题3: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个公司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公司是否有一套系统的适合市场规律、关注员工自身价值和员工未来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造工程,其中以人为本的组织再造工程在每个公司都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将人本管理提上日程,是公司管理理念的又一次新飞跃。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员工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基本条件。人本管理其实就是严格的管理和情感的投入。视角:1。制度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公司制度是保证大多数人随着团队和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创新改进。自有人类以来,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只要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无论是独居还是群居,都一直有规矩(比如独处,不喜欢别人侵犯自己的领地。群居生活有相同的食物分配、作息、分工等规律。如果没有制度化、经常化的约束,就会相应地失去人性。大多数人不敢犯法,因为他们害怕受到惩罚。因此,制度化的严格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前提。第二,尊重人性。在组织中,对人的评价必须通过相关层级的沟通,只有大部分* * *知识才能达到相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评价。三、* * *相同的价值观是组织理论的基础:共赢的价值观共赢的价值观其实是在* * *相同的价值取向下实现公司和个人的长远发展。以此为基础,引申为专业为您服务的经营理念,无论从长远利益还是效果来看,不仅对公司,对个人都是双赢。因此,引导员工专业发展,给员工个人发展空间,是企业教育人、留人的必要手段。第四,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评价的人也不同。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只是人对事物的认知不同。每个人不同的个人成长过程和周围环境决定了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差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5.要明白人能管理活人,就要真正承认认知上的差异,而忽视认知上的差异是沟通和管理失败的最根本原因。理解人,就是要善于调动和发挥个人的才能,激发其最大的发展潜力为公司所用。当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直是各国学术界和公司管理层的主题。因为,说到底,企业管理的理论就是管理人。无论是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等。,而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差异不同的人来计划、推动、监督和改进的,说管理就是管理人一点也不为过。美国行政学家西蒙曾说过:从广义上讲,一切行政管理都是人事行政,因为行政管理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如何用好、管好人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团队竞争力的企业核心,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持续建设。也就是说,从原来的吸引人、使用人、教育人、留住人的机制,逐渐演变为教育人、留住人、使用人、吸引人的用人机制。摒弃所谓狭义的人事行政,即工作人员的选拔、晋升、调动、减免、培训、薪酬、安全卫生、福利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人事管理是主管的职责;主管不仅要在工作中分配和指导下属,还要利用公司现有的人事制度和资源来领导和激励下属,沟通、协调和整合公司内外各方面的意见,以实现公司的目标。结合我们公司,倡导尊重和欣赏员工,为每个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空间。
问题四: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的教育,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周济部长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教育是以教育为本,以学生为本;办学是以人才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
教育以育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具体来说,育人是基础,德育必先;育人为本,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导向,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平等、协调、自主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教育民主的理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才为本办学,就是把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全心全意依靠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教师队伍。
问题五: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和教育为本是对人的全方位人文关怀,而教育为本仅限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