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产品出口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出口大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以上,对全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2008年,我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外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农产品出口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年农产品出口99.79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4.6%,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85个。主要特点如下:

1.总体来看,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波动加大。2008年,我省农产品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但单月出口同比增速一直处于大幅波动状态。年初,受日本“毒饺子事件”及其相关原因的负面影响,2月和3月我省农产品出口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8.1%和6.1%。随着事件影响的减轻和出口环境的放松,出口逐渐回升。7月、8月和9月农产品出口分别达到9.7亿美元、8.7亿美元和8.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8%、16.3%和22.6%。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我省农产品出口增速再次回落,6月5438+06月仅增长1.37%,2月15.5%负增长。

二是出口量减少,出口价格上涨。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价格的上涨,这抵消了出口产品数量减少带来的商品价值的下降。2008年,我省主要农产品出口价格良好,除大蒜等少数出口农产品外,其他出口农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花生及制品出口均价增长36.4%,肉制品出口均价增长25.2%,苹果汁出口均价增长38.7%。水产品、蔬菜、水果及制品、花生及制品、肉制品出口量分别下降6.2%、5%、5.4%、18.7%、32%。水产品出口34.4亿美元,同比增长3.2%;蔬菜出口654.38+0.56亿美元,同比下降654.38+02.2%;水果及制品出口654.38+0.66亿美元,同比增长654.38+04.1%;花生及其制品出口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肉类食品出口5.7亿美元,同比下降14.9%。上述五大优势产品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79.4%。

三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对欧洲市场出口增长强劲,对美国和韩国出口减弱,对传统市场日本出口下降。对欧出口25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25.1%;对美国出口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101%;对韩国出口101亿美元,同比增长5.3%,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101%;对日出口27.2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27.2%;对东盟出口9.2亿美元,同比增长5.6%,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9.2%。上述五个市场合计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865,438+0.7%。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发展迅速。对中东出口7.3亿美元,增长31.2%,对俄罗斯出口4.2亿美元,增长24.2%,对拉美出口3.2亿美元,增长43.8%,对非洲出口21亿美元,增长37.8%。

四是重点城市农产品出口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部分中西部城市出口高速增长。全省13个市农产品出口超过1亿美元,7个市出口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青岛出口33.4亿美元,增长8.6%;烟台出口23亿美元,增长7.1%;威海出口8.8亿美元,增长2%;潍坊出口7.4亿美元,下降4%;日照出口7亿美元,增长16.5%;临沂出口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1%。济宁出口3.5亿美元,下降14.2%;淄博、德州、滨州、聊城涨幅均超过39%。

五、出口农产品大企业的增加,拉动了全省出口增长。2008年有出口实绩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公司达到3767家,同比减少115。其中,出口1.51.05美元以上企业1.05家,同比增加68家;出口1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33家,同比增加13家;5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5家,同比增加4家;超亿元企业2家。

六、民营企业出口继续增加,外资企业出口稳步增长。全省民营企业农产品出口30.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30.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7.8亿美元,同比增长7.6%,占全省农产品的58%;国有企业出口6.2亿美元,下降19.5%,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6.2%。一般贸易农产品出口651亿美元,增长10.5%,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5.1%;加工贸易出口33.3亿美元,与2007年持平,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