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学研究所
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5.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
6.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8.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9.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10,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称CCER)成立于1994年8月。它是一所集研究、教学和培训为一体的学术机构。2004年,入选“教育部百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该中心的成立是北京大学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新探索,是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开创性尝试。旨在动员社会各界资源,聚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经济学家和管理学者,为北京大学的教学科研、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当代经济学和管理理论研究做出贡献。该中心直属北京大学,实行学校和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该中心由、张、等归国经济学家创办,教授任首任主任。2008年5月,在林毅夫出任世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后,该中心主任由周其仁临时任命。
该中心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依托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坐拥昔日皇家园林“朗润园”。在这一重大机遇下,中心秉承北京大学的优良学术传统,以促进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为己任,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经济管理类科研教学机构为目标,在科学研发、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不懈努力。
在研究方面,中心专职研究人员根据个人学术专长和兴趣,对经济管理理论和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各领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撰写了系列报告,在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和专著。该中心还接受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企业的委托,对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在教学方面,中心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开设博士、硕士、本科生双学位课程和国际MBA课程,培养了大批经济管理人才。博士和硕士项目包括经济、金融和管理。经济学双学位(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招收北大非经济学专业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校外学生。该中心还与美国20多所大学联合举办了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简称BiMBA),培养国际化、面向未来的高级管理人才。
在培训方面,中心开设了培训项目,为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教学培训师资,为新闻媒体培训财经记者,为国内外企业和其他机构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在学术交流方面,除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外,中心还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政治家、企业家来中心讲学、参观。定期举办“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金融论坛”、“BiMBA讲座”等系列讲座;不定期组织或与国内外其他机构合办国际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研究水平或讨论国内外重大政策问题。中心还设立了访问研究项目,每年邀请国内外经济学家到中心进行短期访问研究。
该中心还出版内部讨论稿、简报和《经济学季刊》等各类刊物,深受学术界、决策界和舆论界的好评。内部讨论稿是中英文双语刊物,刊登中心研究员、访问研究员及其他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内部讨论稿主要用于国内外学术机构、政策研究部门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中心不定期出版的简报主要用于报道中心的活动,向决策部门和媒体介绍中心的研究成果。
该中心设有互联网网页,介绍中心的基本情况,发布中心的研究成果,及时报道中心的活动。中心还建立了促进中国经济学家交流的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网,该网已成为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官方网站。
CCER的发展得到了北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凝聚了一批有着相同理想信念的师生员工的努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CCER将与时俱进,努力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为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科研和教学机构。
经济中心教师简介
陈平
经济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学士(1968),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物理学博士(1987)。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金融工程、宏观经济学。
巩强
武汉大学数学学士(1992),武汉大学数学硕士(1995),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管理经济学和战略博士(2004)。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企业战略、产业组织、信息经济学、经济运筹学、公司金融。
文海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加州大学(戴维斯)经济学博士(1991)。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何音
经济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98),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经济系博士(2004)。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学。
胡大元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3),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1988),美国肯塔基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
李玲
经济学教授,美国陶森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1982),匹兹堡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老年学、经济增长理论。
林毅夫
经济学教授。台湾省程池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6)。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
陆峰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8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农业经济、中国经济史。
马豪
管理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工程学士(1987),黄河大学经济管理研究生项目毕业(1989),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战略管理博士学位(1994)。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竞争优势的本质和成因、企业领导者决策模式等。
平新桥
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士(1973),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1998)。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金融学。
沈·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学士(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1988);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政策硕士(199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博士(2001)。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公司金融、发展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转轨经济。
沈燕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学士(1997),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2003)。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板块数据分析。
石建怀
经济学副教授。南京大学数学学士(198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1987),大阪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
宋国青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1982),1991-1995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汪丁丁
经济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2),中国科学院文学硕士(1984),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
王浩
南开大学数学学士(199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经济学硕士(1995),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2002)。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产业组织、企业战略、反垄断。
杨庄
管理学副教授。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1974),普林斯顿大学公共关系硕士(1984),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1986),工商管理博士(1991)。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耀阳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理学士(1986),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1996)。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易刚
经济学教授。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1982),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硕士(1984),经济学博士(1986)。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
曾毅
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6),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1986),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1986-1987)。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人口经济学、老年健康与经济发展、家庭人口预测与分析方法及其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规划中的应用、人口政策分析。
赵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5)和硕士(1987),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劳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周其仁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硕士(1993),经济学博士(2000)。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朱嘉翔
经济学教授。台湾省东吴大学经济学学士(1980),台湾省立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经济学博士(1990)。。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理论;时间序列分析;金融演示
霍德明
经济学教授。台湾省立大学经济学学士(1977),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文学硕士(1982),博士(1985)。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货币金融、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
曾熊志
经济学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93),经济学硕士(1996),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2002)。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应用时间序列、国际经济学和中国经济。
所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中国研究经济学的最高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