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8年10月18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会上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要打好服务保障三场攻坚战,严惩扶贫领域腐败犯罪,加强金融审判工作,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你们主要讨论了什么?

会议要求,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紧紧围绕发展和安全两大问题,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构建大安全格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必须坚持人民安全的原则,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要落实刑法修正案(十一),准确适用未成年人犯罪和传染病防治新规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第一,准确理解宽严相济,坚定不移地坚持死刑

各级法院要树立适应新时代的刑事司法理念,深刻认识刑事审判的功能,重视判决的示范作用。要准确适用法律,兼顾国家法律和人情,坚持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公正与效率相协调,尊重群众朴素的司法感情和观念,以严格公正的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要准确理解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准确适用刑罚,区别对待,做到宽严相济,宽严相济,以罪论处。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和国家的死刑政策,坚决依法对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正确适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防止社会上出现“花钱买命”、“花钱买刑”等误区。

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针对信息网络犯罪、涉众经济犯罪、食品药品安全、高空坠物等问题,加大惩治力度。

第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严惩侵犯产权犯罪

加强破产审判,完善市场主体救助和退出体制机制,依法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围绕“执行合同”、“处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个指标加大工作力度。要深化行政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和监督政府依法行政,加强行政争议调解机制建设,强化行政争议实体解决,服务“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深入推进“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制定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加强商业秘密保护,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处理好数字维权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服务和保障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参与竞争、平等受法律保护。

要严惩侵犯产权犯罪,坚决纠正产权冤假错案,坚决防止用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坚决禁止超标准扣押财产,严格区分企业家合法财产和违法犯罪收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第三,坚持司法为民,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

严惩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犯罪和扶贫领域腐败犯罪,精准满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司法需求,落实国家“三农”政策,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为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司法服务。

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按照坚持和完善城乡民生保障体系的重点任务,妥善审理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涉及民生的案件。

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完善信用惩戒分级管理和失信修复机制,精准实施惩戒,强化诚信执行。要完善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对自动履行当事人的褒奖力度。

完善审判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明确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强化院长审判监督管理责任,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