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区域介绍

聚集各类科技和人力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经济与科技的有效结合。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面积37.34平方公里,管理体制为“一区多园”,其中广州科学城20.24平方公里,天河科技园12.4平方公里,越秀区黄花岗科技园1.5平方公里。此外,广州市政府还将位于海珠区的广州国际生物岛(1.8平方公里)委托给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实行“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南沙信息科技园组成。1998年8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并报科技部批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署办公(即两块牌子,一个管理机构)。

(1)广州科学城

广州高新区核心园区广州科学城于2月28日正式上线,1998。该区域规划设计科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态优先,开发建设起点高,是广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是21世纪的标志性科技工程,是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示范区,是现代新城区,是未来广州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的休闲旅游胜地。目前,已有微软、IBM、英特尔、甲骨文、百事可乐、徐丽工业园、索尼、丰田R&D、威创日新、杜邦、朗盛制药、香雪制药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进驻。

科学城的发展方向:以高技术制造业为基础,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形成科研综合体为目标,培育科技创新环境,促进广州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的投资创业软环境,以产、学、研为主,少量高档住宅为辅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

科学城功能分区明确,分为六大区域,即中心区、贵族居住区、微电子与信息产业区、生物技术产业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区、市政设施及其他产业区。

占地1.6平方公里,集办公、科研、金融、商贸、博览、文化、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学城中心区,经过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的规划设计,已开始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一个美丽、舒适、功能齐全的城市中心。

广州科学城是广州乃至广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和摇篮。其重点产业为计算机及软件、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环保设备。随着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道路、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高标准高科技产业基地,一个面向21世纪的美丽生态园林城市,将在珠三角腹地崛起。

(2)广州国际生物岛

广州国际生物岛位于广州市东南端,由珠江主航道和次航道交汇形成的官洲岛。北望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南邻广州大学城,东与长洲岛隔江相望,西临广州果园生态保护区。该岛四面环水,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合建设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广州国际生物岛交通便利,紧邻华南快速路和环城高速。广州市政府决定加快建设环岛与对外道路的连接工程。

广州国际生物岛已在国家计委正式立项,并被列为广东省重点预备建设项目和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广州国际生物岛将按照国际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总体目标,以基因工程药物和现代中药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完整配套体系,大力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研发机构、企业和投资者开展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3)中新知识城

知识城项目选址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的广州科学城北部,规划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用地约6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50万人(其中就业人口约25万人)。计划分三期于2030年建成,其中首期开发建设起步区10平方公里将于2014年初步建成。2010年6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广州市政府、广州开发区、新加坡淡马锡全资子公司签署知识城三方合作《总体协议》。首批确定了33个入驻知识城的项目,其中中新合作项目17个,国内知识密集型项目16个。这些项目突出知识城特色,着力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宜居城市,将引领广州乃至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

2010年2月25日,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揭牌,10重点项目签约,标志着知识城开发建设进入新阶段。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出口加工区位于广州开发区东区。是2000年4月27日国家批准的首批15出口加工区之一,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一期0.9平方公里31通关。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在广州出口加工区设立了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吸引了70多家汽车配件制造商落户广州开发区,形成了广州东部的汽车产业基地。

对外开放、实行“境内通关”海关监管政策的综合性经济特区。

按照“优化存量、控制增量、规范管理、提高水平”的原则,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集中统一、规范化管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广州出口加工区是2000年4月国家批准的首批15出口加工区之一,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出口加工区是海关对进出出口加工区的货物及区内相关场所实施24小时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它可以设置在出口加工区:

(1)出口加工企业;

(二)为出口加工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

(3)经海关批准专门从事加工区货物进出口的运输业。

土地使用规划:

该地块交通条件优越,北有广深高速公路,南有广九铁路和广深公路。未来的广九铁路货运站就在附近。区内主干道与黄埔新港相连,方便监管货物中转,可依托广州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条件。

按照“科学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封闭、快速启动”的原则。规划主干道宽30米,区内环路宽8米,标准厂房面积65438+万平方米,通关场面积65438+万平方米。

首个国产汽车出口基地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已在出口加工区建成。对外开放、实行“境内通关”海关监管政策的综合性经济特区

广州保税区:广州保税区位于广州开发区西区。5月1992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总面积2平方公里。5月1993正式停业运营。参照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管理模式,实行“境内通关”的海关监管政策,主要包括保税物流、保税仓储、加工制造、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等。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申请国内商品批发、零售、佣金代理、特许经营业务和进出口经营权。广州自贸区的功能定位是以保税物流为主,加工制造为辅。广州保税区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政策优势和高效的制度优势,建立了通达全球的立体直转通关物流体系,成为中国功能覆盖面最广、业态最丰富的保税物流区,形成了以计算机及其零配件系统产品、模具钢加工、食用油加工、生活、医疗用品、新型锂电池材料、珠宝加工等为主导的多个产业。

保税物流园区: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507平方公里。位于广州保税区一期,属于“区内有区,网中有网”的特殊监管区域,四边界:东至东江,南至金桥路,西至广保大道,北至宝应大道。是中国法律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雏形,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这是继上海、大连、天津、青岛、张家港、宁波、厦门、深圳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后,获批的第九个国家保税物流园区。

广州保税区有四个主要功能园区:电脑产业城、南方进口汽车城、出口加工园和国际物流园。区内建有报关大楼、专用码头、保税仓库、通用车间、露天堆场、展厅、海关查验场等设施。

广州自贸区鼓励发展的产业: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加工制造。

土地使用规划:

广州保税区规划用地分为一期和二期,宝应大桥连接一期和二期。其中,一期主要发展商业贸易、仓储、会展、商业简单加工、码头和公共服务;二期主要用于发展电子信息制造等高科技产业,规划建设计算机产业城。

(1)投资广州开发区

国际投资的焦点

跨国公司聚集的投资热土。

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有95家在这里投资设厂。

(2)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正在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和完善。

广州是中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是华南地区的科技教育中心。有59所高校,151个博士点,24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占全省的63%、99%和99%,汇聚了全省80%的研发机构,覆盖1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6个国家工程中心。

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正在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和完善。全区已建孵化园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在建孵化园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在全国名列前茅。由天河软件园、广东软件园、南沙信息科技园组成的广州软件园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广州留学人员创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示范点。广东软件园拥有国家级软件测试中心和全国一流的软件开发测试平台。

现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如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广东软件园(一期)、广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863计划成果转化基地、中国科协广州科技园等,都在不断优化孵化环境,提高孵化能力。

在建的广东软件园(二期、三期)、智通信息产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加快建设步伐。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广州开发区成立了广州火炬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有效聚集和配置各类科技产业化资源。广州开发区大力引进各类孵化器、中介服务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孵化器和中介机构。R&D机构50余家,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15家。

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基地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集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技术产权交易与评估、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与采购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基地。

留学生广州创业园

广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于8月正式成立,1999。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旨在为留学人员提供研发用地、商务咨询、投融资、市场开拓、人才、信息、咨询、物流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

位于科学城中心,占地4万多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由广州市政府和广州开发区共同投资建设,为中小型创业型高科技企业提供优质创业环境和全方位孵化支持服务的园区。对在孵企业实施进、长、出的培育策略。

广东软件园

广东软件园是广东省政府为构建* * *技术支撑体系、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和资源整合平台,整合软件产业资源,促进软件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而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项目孵化研发基地、软件产业基地、覆盖全省及港澳的大广东虚拟软件园。一期建设占地500多亩。截至2002年底,已完成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的智能综合楼、软件基地和孵化器建设,完成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和R&D中心建设。

(3)建设经济强区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9.44亿元,同比增长20.1%;工业总产值2003.87亿元,同比增长24.70%;财政总收入188.38亿元,同比增长20.17%;每平方公里土地出让总收入超过7.2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77亿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SO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5.3%,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6.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合同利用外资(地区口径)6543.8亿美元+8.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4%;实际利用外资(地区口径)7.92亿美元,同比增长16.36%,两项指标均创6年新高。全年进出口总值1,579,5438+0亿美元,增长1,438+0%;其中,出口总值达到7516万美元,同比增长17654.38+0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3.20%。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25亿美元,增长4.66%,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51.56%。

优先行业:

*光电子学

*生物医学

*精细化工

*汽车

*现代物流

*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