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的论点
材料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医有效性”的激烈争论。然而,在讨论他们的观点时存在许多逻辑漏洞。
首先,A认为“西方人普遍接受不了中医,是因为看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失偏颇。正如B所说,“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遍的自然规律。”即使文化差异可能会使西方在中医发展过程中难以理解中国,但将其普遍的不可接受性归结于文化差异显然是不恰当的。
其次,“科学无国界”不等于“知识产权无国界”。“科学知识”和“知识产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科学无国界”是指任何国家的科学结晶都可以相互借鉴。但是,当其他国家的科研成果未经批准被用于获取经济利益时,这就涉及到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不可侵犯。
再次,“中医没有现代科学基础”不能推断“中医与科学不相容”。中医虽然不是以物理、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但其治疗方法包含一定的科学原理,所以材料中的论据并不充分。此外,“即使中医与科学不相容,也不能说它是伪科学。科学不是伪科学的补充。比如京剧艺术不是科学,但也不能说是伪科学。
最后,B把现代中国人预期寿命的提高归结于现代医学的发展,这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近代中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养生意识的增强,生产力的发展等等。所以,光靠现代医学的发展是不够的。
综上所述,双方的论点都存在这样的逻辑漏洞。因此,他们的结论还有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