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的主要论点
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的证明,清华法学,第6期,2010。
1.取得时效的实践价值与立法设计,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4期。
2.《中国立法技术若干缺陷的分析与完善》,《当代法律》2007年第4期。
3.《财产理论的多元视角》,李肃主编:《法学书评》(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4.《私权的体系和层次》,载《民法九人》(崔建远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第65438页。
5.义务概念的现代理解,《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信息中心《法理学·法律史》2006年第2期。
6.《合同履行中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效力》,载《政法丛刊》2005年第5期。
7.《论中国未来民法典总则的结构设计》,《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8.《权利与正义的基础:利益及其合法性评价》,《部门法哲学讲座(上)》(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9.《权利与正义的核心:合法利益及其法律体现》,《部门法哲学讲座(上)》(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10.《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正义理论引论——论现代哲学研究的理论困境与思维转型》,《法律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3期。
11.中国古代“观念性权利”的缺失——从文化根源的比较看私权的基础,《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秋季,第26卷。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信息中心《法理学与法律史》(2004年第10期)。
12.从利益到权利——以正义为中介和核心,《法律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
13.“中国的にぉけるののののぐののののぐるのののの
14.实现抵押关系内部平衡的制度设计,《当代法学》2004年第2期。《民商法》全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信息中心2004年第8期。
15.《论西方的财产概念》(译),《法律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6期。
16.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与占有制度,法律与商业研究,2002年第6期。
17.《现代西方法学基本问题》(译),《法律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5期。
18.《合同法》第286条的权利认定,《人民法院报》2002年7月26日第3版。
19.《物权立法中空间权若干问题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3期。《民商法》全文,200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和报刊信息中心。
20.邻接权与地役权的立法选择,《私法研究》,第1卷(创刊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民事与行政争议竞合的诉讼问题研究(第一作者),《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2001。
22.现代民事责任原则的确立,法律与社会发展,第2期,2001。《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第4期)为重点文摘。
23.法律的意义在哪里,法理学丛书,第2卷,法律出版社,65438+2000年2月。
24.公害的行政救济,《人民法院报》,第3版,2000+02 16。
25.回归本真——论民事法律行为体系的重构与实务操作,《民商法概论——祝贺江平教授70寿辰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26.不可量物质的邻里妨碍研究,法律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
27.新合同法中的担保条款,亚太格式,第8卷,第1期,2000年6月。
28.当前市场中低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类别,亚太表格,第8卷,第1号,2000年6月。
29.《物权行为的公示公信与无因性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高校文科学报》2000年第3期文摘,为重点文摘。
30.《中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上、下)》,载《法学》2000年第1-2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信息中心出版的《民商法》2000年第6期全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4期。《中国民法精要》全文转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54 38+2月版。
31.《中国土地公有制对相邻权的影响》,《法律与商业研究》,第1期,2000年。
32.《商法研究概要》,《法律研究》2000年第1期。
33.建筑物区分所有相邻权研究,现代法学1999第6期..
34.物权的自我救济(第一作者),《法律与社会发展》,第6期,1999。《民商法》全文,200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和报刊信息中心。
35.理解现代意义上的相邻权,法律与社会发展1999第1期。
36.深入生活提供规则,世纪评论,第2期,1998。
37.关于民事问题,法律和社会发展,第3期,1997。
38.《合同解除相关问题分析》,《求是学刊》第1996期,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第三期(1996)全文转载。
39.赃物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当代法学》第3期,1994。
40.如何处理企业超经营范围问题,经济与法律,第1994号,第1号。
41.合同解除的程序及其效力,现代法,1994,1。
42.论情势变更原则,法律,第3期,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