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抄袭?该不该付法律责任?求懂法律的朋友指导
一是被抄袭(剽窃)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二,抄袭者是否使用他人作品,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
《知识产权保护法》第15条明确规定了“适当引用”:
1,非诗歌作品引用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
2.引用一人或多人作品的,引用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之一的,应当根据情节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作品的,
(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三)未参与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署名他人作品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拍摄、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使用他人作品,不按照规定支付报酬的;
(七)未经表演者许可,直播其表演的;
(八)其他侵犯著作权和与著作权相关权益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之一的,应当根据情节,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并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
(一)抄袭、剽窃;
(二)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其作品的;
(三)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四)未经表演者许可,发表其录音录像制品的;
(五)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
(六)未经许可复制发行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七)制作、销售假冒他人署名的艺术品。
第四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决定》第一条,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下列侵犯著作权行为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等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
(四)制作、销售假冒他人签名的艺术品的。
第二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第一条规定的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条规定,单位有本决定规定的犯罪行为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决定的规定处罚。
第四条规定,对扣押的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以及单位或者个人所有的主要用于实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材料、工具、设备或者其他财产,应当予以没收。
第五条规定,犯本决定规定之罪,给被侵害人造成损失的,依照本决定追究刑事责任,并视情节判处赔偿损失。
扩展数据:
在确认抄袭时,通常需要将其与形式上相似的行为区分开来:
1,复制使用版权作品的思想、观念和观点。一般来说,作者可以自由使用另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题材、思想、观点进行新的创作,这是法律允许的,不能认定为抄袭。
2.抄袭、使用他人作品的历史背景、客观事实和统计数据。各国著作权法并不保护作品本身所表达的历史背景和客观事实、统计数据,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但是,完全照搬别人描述客观事实和历史背景的文字,可能会被认为是抄袭。
3.抄袭和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作者使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依据,其范围一般由各国著作权法规定。任何超出合理使用范围的东西,一般都构成侵权,但不一定是抄袭。
4.抄袭和巧合。版权保护的是原创作品,而不是原创作品。如果类似作品是作者完全独立创作的,就不能认定为抄袭。
有学者认为,判断抄袭与其他行为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1)看被告对原作的改动程度;
(2)看原作品和被告作品的特点;
(3)看工作性质;
4)看创作技巧和作品价值;
(5)看被告的意图。
在推理文学、电影和漫画等作品中,同样的伎俩和手法往往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所以通常很难界定一部作品是否抄袭(比如一部作品抄袭多部作品的拼接抄袭)。
一般来说,同样的情节或手法,只能称之为借经或雷同。以下几点可以用来判断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1,剧情和手法和另一部作品一样。
2.在同一部作品中,至少有两种技法与另一部作品相同。
百度百科-版权法
百度百科-知识产权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