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IP是什么鬼?
知识分子
property的缩写字面翻译为“知识产权”。然而,现实语境中的IP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众说纷纭。我自己的理解是,我有独立的思想,分享的内容上升。
几乎到了这类自媒体的知识产权大咖,吴晓波、罗辑思维等经济专家和社会杂七杂八的专家,一些垂直领域,有专业的自媒体大号也算。
判断一个内容是不是IP,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这个内容能否摆脱单一平台的束缚,凭借自身的吸引力,在多个平台获得流量进行分发。能
如果满足这个条件,基本可以判断是自媒体IP。例如,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抗日肥皂剧的收视率可能高于《华》、《火焰杯》和《米月传奇》。但是
但它不能成为IP,因为它的“流量”是央视频道给它的。没有央视,没人会想再看。《米月传奇》是不同的,所以我不会给大家举例说明你们可以在哪些平台上看到。
明白了。一个优秀的IP是不会被平台限制和束缚的。
一位作家曾经写过一本书。
你要发表文章给报社投稿,还得看编辑的脸色。即使写得再好,如果分配到不起眼的版面,最终也会被忽略。互联网出现后,虽然内容分发的总成本降低了,
但是流量分发权还是在门户编辑手里,和以前的杂志没什么区别。后来有了百度,情况好了一些。但是,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网站,你需要搜索引擎的流量,还是一样的。
这是个很贵的东西,我就不细说百度是什么样的了。
直到最近两年这种现象才有了根本的改变!
微博出现了,微信公众号。
随着公众号的出现,内容生产者更加自由,可以从事一些碎片化的开发。这一历史性的逆转,导致了2015下半年,中国互联网史一度掌握了流量分发权的三大闸门。
包括百度、QQ、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在内的用户都将权利委托给了“自媒体”。这种趋势的直接结果是,从历史上看,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一些内容制作者最终
我们获得了平台的流量分发权,这个权利我们等了20年。这也是我现在能从自媒体联盟机构获得资本市场如此高估值认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