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

1.西部地区面临着艰巨的政策创新任务,必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政策不到位,比如增值税分配政策不科学,深加工和精加工行业难以发展,垄断经营导致资本外流,特殊的财税政策(不同的利率和新的税收),特殊的资本市场政策(发展债券,西部开发银行)。

3.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发展的重要障碍。其突出表现是政府的管理体制仍然无法突破传统的指令性管理模式,部门重叠、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情况比较严重。此外,西部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规则不完善,地区封锁、条块分割、行业垄断等现象比东部地区更为严重。

4.文化的相对落后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实施西部大开发。从根本上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充足的人才。

扩展数据:

1,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1)人民币区域化的实践对西南地区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实施加快了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步伐,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贸易成本,改善外贸结构。西部地区凭借地缘相近、经济互补性强的客观条件,可以抓住实施零关税和人民币结算的政策机遇,通过设立窗口公司、争取纳入试点范围等方式抓住政策机遇,促进向南开放,扩大对外贸易。

(2)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也是一大机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金融机构,应该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培养企业的造血能力,通过业务创新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探索和实践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推出一系列基于融资可持续性的创新融资工具,可能对区域经济和地方企业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3)西部地区铁路、公路的骨干框架也已基本形成;三峡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均已开工。这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加了巨大的创业前景。

2、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意义:

(1)成绩: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的1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发展最好的时期;

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受益最多。

(2)生态环境:

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西部地区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2000-2007年,退耕还林工程共安排建设任务3.85亿亩,退牧还草工程共安排严重退化草地保护519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产业结构:

初步形成了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四川、重庆油气生产基地,黄河、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古西部、宁夏、云贵煤电基地;甘肃、云南铅锌、四川钒钛、内蒙古稀土开发利用基地、青海、新疆钾肥生产基地。四川、内蒙古的商品粮,新疆的优质棉花,广西、云南、新疆的食糖,云南的烟草,四川、贵州的名酒,陕西、新疆的瓜果,内蒙古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在全国进一步发挥了独特优势。Xi、成都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也逐渐形成。

(4)科技教育:

截至2007年底,西部地区410个县中,已有368个县实现了“两基”目标,其余42个县达到了“普六”标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西部地区80%的农村中小学。西部地区重点科研院所、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五)创新开放:

积极探索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东西部互动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7年,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投资经营的企业近20万家,投资总额超过654.38+0.5万亿元。西博会、西博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东西方互动合作和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西部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6543.8+08亿美元。

百度百科-西部开发

百度百科-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计划完成

中国网-?西部开发: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