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谈腾讯知识产权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一部腾讯传,半部QQ史!”

马6月创办腾讯1998+01。仅仅三个月后,1999年2月,腾讯推出了他们的著名产品——腾讯QQ。

可以说,腾讯的开始、发展、壮大与腾讯QQ有着莫大的关系。

但是,为什么当初如日中天的原创ICQ逐渐没落,模仿腾讯QQ失败了?

其中,腾讯创始人马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马的“策略”远远超出了大众的想象!

那么,马在多大程度上是的“战略”?从这段互联网历史中,我们或许能窥探一二。

1996年,韦斯格、瓦迪、金手指三个以色列人聚在一起,开发了一款互联网上著名的社交通讯软件,名为“ICQ”。

ICQ一经推出,引爆了整个互联网,全球用户数量开始疯狂增长。

而一个新的行业——互联网社交传播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诞生和发展。

1998年6月,ICQ被美国著名互联网服务商AOL收购,ICQ开始了全球化的新征程。

1999年2月,马参考ICQ后,模仿开发了腾讯自己的互联网社交通讯产品——OICQ,也就是后来的腾讯QQ。

1999 10就在OICQ席卷中国互联网社交传播市场的时候,一封律师函送到了刚刚成立1年的腾讯。

这是正版ICQ第一次对阵模仿的腾讯QQ,以马的彻底溃败而告终。

当时马刚刚成立公司,可以说是新人,没有太多商场经验,很快就认清了自己的懦弱。

但随着QQ的发展越来越好,腾讯的规模越来越大,马也在长期的购物体验中变得沉稳老练,他的“谋略”也开始越来越深,远非常人所能及。

截至2004年底,腾讯QQ的注册用户已成功突破3亿,其中30%的用户经常使用QQ,长期在线登录的人数也创下了5000万的纪录。

与此同时,腾讯年净利润已超过6543.8+0亿元,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然而,当年赴港上市后,马和他的腾讯团队在扩张的道路上仍未能一帆风顺。

ICQ的母公司AOL也不打算轻易放过腾讯,于是着手对腾讯发起第二波攻击。AOL的攻击起源是腾讯的域名注册。

成立腾讯后,马立即着手为公司注册域名,当时也很顺利。

当时马注册了和两个域名,注册时间分别为1998和1999。

在此期间,马的主要产品是——OICQ,一款互联网社交通讯工具。所以他很自然的为公司网站选择了这两个域名。

但AOL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oicq.com、oicq.net和他们公司相关网站的域名icq.com过于相似,涉嫌恶意注册。

AOL是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也是美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2006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AOL排名139,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亨。

AOL这样认为是有原因的。当时的国际环境是AOL花巨资收购ICQ,正在全面推向国际市场。

因为ICQ产品的巨大魅力和AOL的大力吹捧,ICQ迅速在全球掀起了模仿的热潮。

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AOL几乎会把任何涉嫌模仿的公司告上法庭。对他们来说,互联网社交领域已经是如日中天。

但随着互联网社交通讯市场的势力扩散,AOL将发展触角伸向了中国,于是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2004年初,正当马和他的腾讯团队准备全军覆没的时候,突然收到了AOL的投诉信,措辞非常激烈。

他们指控腾讯的QQ软件侵犯了ICQ的知识产权,并要求腾讯无条件将该公司主要网站oicq.com和oicq.net的域名转让给AOL。

AOL的力量是腾讯无法比拟的,腾讯是中国互联网社交传播领域的领头羊。当时在国际“战场”上,几家推出了比腾讯更强大的互联网社交通讯产品的公司也输给了AOL。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QQ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功能和模块的确大多是参照ICQ设计的,基本可以算是中国版的ICQ。

所以腾讯在这件事情上很被动。

收到这封投诉信时,马并没有怎么注意它。在他看来,这不过是AOL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故意制造的噱头,为了造势,为了做一个另类的广告。

在国内,很多企业都习惯了这一招。所以马认为,只要保持克制和低调,AOL自然会收手,所以一直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

但很快,马就收到了一家国际仲裁机构的传票。原来,在马花藤没有回应后,AOL真的把腾讯告上了国际法庭。

腾讯管理层立刻陷入恐慌,大部分对国际法庭一无所知。

这时,腾讯的大股东南非MIH集团也胡乱发来指示。毕竟腾讯刚刚进入国际市场。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肯定会影响士气。

这时,马又一次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妥协还是挣扎?

几乎所有人都劝马低调处理此事,将腾讯的主要域名和交给AOL,以求庭外和解。

但当时我国民众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相关制度也不完善。所以腾讯用OICQ来经营某个品牌,直到AOL找上门来才不得不回应。

也就是说,马花藤选择了抵制,交出了域名;不反抗就要交出域名。问题已经超出了域名本身,而是马花藤想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应对AOL。

一方面,马花藤不忍心失去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OICQ品牌。另一方面,美国在线真的很傲慢。他们到处喊话,根本不关注腾讯。

虽然马知道自己会输掉这场战斗,但他并没有失去奋起一战的勇气。他顶住各方压力,苦思对策。

马之所以这么做,首先是为了争取时间,让腾讯团队做好更换域名的准备。毕竟当时用OICQ的网民数量已经相当多了。

改域名必然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马花藤在确认无法保住域名时,必须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马也期待着在最后一刻出现奇迹。他尽力寻找绝地反击的机会,希望能活下来。通知的日期越来越近,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马身上。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马已经选择了妥协甚至放弃的时候,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战斗!

不仅要打,还要真打,大张旗鼓地打,全方位地打,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腾讯打AOL。这是马给出的最终答案。

腾讯内部一片哗然,AOL一片哗然,全世界一片哗然,但马花藤却笑了——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看到马自信的笑容,腾讯高层知道这绝对不是他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但他们还是充满了担忧。

马并没有过多的解释。他只是简单地说:“形势紧迫。如果我们想让腾讯发展得更好,这是我们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马花藤首先找到了与他们合作过的IDG。IDG像美国在线一样在美国。马花藤向他们求助,因为他想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

IDG感受到了与腾讯的良好合作,并立即上前帮助腾讯提供物流服务。随后,马调动一切力量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为AOL提起诉讼的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

最后,马也大出风头,以一种大姿态为自己讨回公道。AOL不禁对这一切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马正在做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3月21日,双方法庭辩论正式开始。AOL首先发起诉讼,指控腾讯恶意注册域名oicq.com和oicq.net,侵犯了AOL的合法权益。

腾讯则针锋相对,指控AOL诽谤,要求AOL向腾讯公开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经过长时间激烈的辩论,仲裁员终于宣布了仲裁结果。

马的腾讯同事,以及此时腾讯最大的股东集团,包括此刻正在帮助他们的,都在急切地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然而,最终的仲裁结果让腾讯大失所望,oicq.com和oicq.net的域名所有权立即被判给了AOL。

然而,在马·花藤的脸上,美国在线并没有看到他们所期待的沮丧。

相反,面对全世界的媒体,马不仅很淡定,还大谈腾讯的成就和未来发展。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马吸引住了,而美国在线这个胜利者却被放在了一边。

至此,战无不胜的AOL终于如梦方醒。在诅咒了和他们一起玩的马之后,他们也不得不由衷地赞美和感叹这位年轻的中国企业家。

这是当时中国主流舆论对腾讯和AOL之争的评论。

其实只有马知道,他反击是因为被逼无奈,一方面是想以此为契机宣传腾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腾讯的声音,知道它的存在。

其实这是一种经营策略,是一种火中取栗,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事实证明,马的这种做法确实奏效了。腾讯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没有出现下跌趋势,反而强劲上涨。

后来,马向透露,此时很多投资都来自海外。大张旗鼓地面对AOL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败诉后交出域名所有权是为了结束纠纷,避免与AOL无休止的斗争。

可以说,2004年,腾讯不是最强的,但无疑是最抢眼的。

这件事之后,世界上几乎所有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都知道“腾讯”这个名字,而随着互联网对世界影响的加深和加重,全球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腾讯。

马和他的团队也借此浪潮,全面登上互联网行业的“国际舞台”,成为举世瞩目的新星。

国内,腾讯也做好了域名更换的充分准备。虽然万人掉线出乎意料,但总体来说,更换过程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马再接再厉,将之前的头像全部换成更具流行元素和时尚感的卡通形象。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后,新的卡通形象都是腾讯设计的。可以说,马花藤在避免重蹈覆辙方面做得非常好,这也是他和他的团队能够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头像换了之后,整个聊天工具焕然一新。广大网友不仅没有因为它的改变而感到厌恶,反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鲜感和兴奋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QQ聊天团队。

这一次,马和他的腾讯团队在改造QQ方面做得非常完美。

马的冷静和老练的“策略”也在这场与AOL的争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众认为腾讯只是一只被欺负的“小绵羊”;殊不知,其实是“大坏狼”对所有竞争对手都是鄙视和钦佩的。

正版ICQ之所以做不到仿QQ,腾讯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微企业成为互联网巨头,其中创始人马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马也在长期的购物体验中变得越来越沉稳老练,他的“谋略”也越来越深,远非一般人所能及,也远超大众的想象。

不然为什么腾讯能在中国屹立20多年,甚至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