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办奥运会的新趋势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任仲平

(1)2004年8月,告别雅典后,奥运五环旗转向北京;2008年8月,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将在现代中国的首都点燃。世界奥林匹克运动选择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中国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承载着人类和平、和谐、融洽的共同理想,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备受瞩目。

(2)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神圣时刻日益临近。我们准备好了吗?

没有人怀疑现代化的体育馆能如期完工,北京为来自五大洲的客人上演了精彩的戏剧,中国运动员将展示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是,我们需要再次讨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和精髓是什么?中国为什么申办奥运会,奥运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6543.8+03亿中国人民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示自己,拥抱世界?

(3)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的伟大创举,是全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经过2000多年的淘洗,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共同享有的文明成果和人文财富。

起源于1896的现代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载体。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国际奥委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03个成员的大家庭,奥运会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奥林匹克是一种竞争精神,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奥林匹克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展示正义、公平、自由和平等,倡导规则,遵守秩序。

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哲学,它以平衡的方式结合各种身体、心理和精神素质来提高它们。

奥林匹克是一种社会责任,通过个人锻炼和公众参与,使人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乐观高尚的精神世界。

(4)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反映了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交流、融合和进步的过程,这种过程没有取代,只是相辅相成。当今世界,没有一项活动能像奥运会一样,让参与者抛开分歧,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在同一条跑道上。

(5)中国承诺举办什么样的奥运会?答案是:有特色,高水平。

这一特色是鲜明的中国风格: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体现了浓郁的东方魅力,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世界感知中国的窗口。

这一特色是浓郁的人文风情:尊重和集中展示世界各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使奥运会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提高公众道德水平的平台。

这一特点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特征:它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进取精神,以及他们同世界人民一道追求和平、友谊和进步的强烈愿望。

这个特点就是广泛的公众参与:展示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世界将看到一届公众参与最广泛的奥运会。

第一次来到北京,北京将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面貌,给奥运会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北京将运用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建立和谐健康的新文明,为人类社会增添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举办奥运会意味着中华文明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竞争和秩序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明基础,历经百年,蔚为大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谦和、和谐,而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更注重修身、齐家。东方哲学的智慧对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作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回应。

迎接奥运会意味着奥林匹克精神更加全面地进入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的人文环境更加开放地吸收了世界优秀文明的成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和盛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与源远流长的奥林匹克运动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衡量,从简单的理念认同到优秀民族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主动契合。

(7)辉煌中国,百年一遇。在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964东京奥运会和1988首尔奥运会不仅促进了日本和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转变,提高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今天,奥运会再次来到了世界的东方,它无疑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当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交通、通讯、旅游、文化等产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北京将让世界惊叹。当下,这里的“人”怎么样,既是国际社会的关注,也是自身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的追问。

中国正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国民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文明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巨大的力量。让北京奥运会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而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素质,建立文化中国的当代形象,展示中国的和平发展。这是654.38+0.3亿中国人必须做出的回应。

面对世界的目光,我们只应该自信,不应该自满。

奥运会的成功不仅基于主办国的经济实力,还与主办国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与奥林匹克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

有很多坏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制造噪音,无视交通规则等。,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远没有成为自律要求;“差不多”、“过得去”、“凑合”、“一般”等不良作风随处可见,认真严谨远未成为工作生活中的基本态度;忘利、弄虚作假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侵犯奥运知识产权行为屡禁不止。“演奏他国国歌时观众能不能起立”“没有拿过金牌的选手能不能赢得同胞的掌声”,这样的担忧并非凭空而来。

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往往是在细节中看到的。奥运健儿争金银,显示一个民族拼搏的气势;每一个公民的文明行为,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理性成熟的包容。

鲁迅说:“有许多种族的人并不自满。他们总会前进,总会有希望。有很多种族的人只知道指责别人却不反思。悲哀,悲哀。”摒弃不文明行为,提高道德水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呼声和声音,也应该是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鲜明主题。利用举办奥运会的文明时尚来修补和填补已经出现的空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9)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他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为我们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指明了方向。奥运会的举办也给了我们一个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载体。这是我们学习和吸收奥林匹克文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大好机会,也是我们革除现有陋习、改造不良风气、更新文明观念的大好机会。

随着圣火的临近,迎接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中国运动员有幸在家门口比赛的体育比赛,更是一场改变古城面貌的建设工程,甚至是一场商机处处的经贸盛会。也是民族精神的展示,民族素质的锤炼,社会风气的洗礼。

(10)胜负是竞技比赛的焦点和结果,体育的魅力就在千变万化、曲折复杂的比赛过程中。文明参赛,理性对待输赢,彰显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胸怀。

"对于奥运会来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说过:“人生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奋斗。它的本质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让人类更勇敢、更强大、更谨慎、更慷慨。”竞技实力的磨砺过程也是体育精神和竞技态度的锻造过程。千千成千上万的观众为坚持不懈的运动员送上掌声和鼓励,这是奥运会的古老传统,也是东道主的气度和风范。相反,嘘声、嘘声、“北京诅咒”、“输不起”的心态导致理智和涵养的缺失,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道德背道而驰,也损害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中国曾经是世界体育大赛的弱旅,北京申办奥运会也经历过挫折。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礼仪是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它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具体反映,也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举办奥运会是我们向世界展示友好、热情和好客的机会。同时也要正视文明礼仪与举办奥运会的种种差距。无论是生活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还是球场礼仪、职业礼仪,我们都还有一些不熟悉和不足的方面。在迎接奥运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学习,认真改善和重塑礼仪之邦的时代形象。

(12)诚信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秩序,是一种良好的国际形象。奥运会期间,数十亿人将聚焦中国,数以万计的外国朋友将亲身体验中国。商业、旅游、文化、卫生、交通、通信等窗口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世界对中国的评价。

如果说公平竞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诚信就是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没有诚信,就谈不上奥运精神。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才能办好北京奥运会。无论经济建设还是文化体育事业,我们都借助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在诚信的基础上广泛形成公平竞争的习惯,实现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务实是国际社会评价奥运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奥运会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影响到公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一定要求真务实、节俭高效,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攀比,力戒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和形象工程。要珍惜人力资源,精打细算,讲求实效,让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的过程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践。

能否节俭地举办奥运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应该借鉴成功的经验,把筹办奥运会作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不留遗憾和负担。我们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务实、节俭、高效的示范工程,把这种优良作风贯穿于我们的一切公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

奉献是志愿精神的集中体现。志愿者是奥运会中具有传统特色的亮点,体现了不同身份和群体之间的和谐、平等、关爱、互助。志愿者的无私和无偿服务将是举办一届成功的人文奥运的有力保障。北京奥运会前,数万志愿者的真诚付出,随之而来的是6543.8+03亿人的关注和支持。中国得到了世界的选择和做出贡献的机会。人们期待志愿者的微笑服务和观众的热情鼓励能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北京难忘。

当远方的朋友满载着奥运会的收获和对北京的美好印象,向世界传播对奥林匹克理念和中华文明的新认识时,这将是对东道主奉献的最大回报。当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文明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遍形成时,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做出的贡献。

(15)参与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所有中华儿女都是创造历史的主角。北京奥运会的东道主不仅是北京市民,也不是青岛、香港、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的市民,而是中国各族人民。

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往往是具体的。也许是一个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一个普通观众的表现,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言谈举止,一个网友的印象留言,都在潜移默化中反映着中国人的文明素质,从而昭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显示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讲文明,树新风,人人有责;增加团结,促进和谐,一点一滴去做。每个中国人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载体,是奥林匹克文明的使者。他们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分享一个新北京,一个新奥运。

热爱体育,全民健身,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重在参与”的生动诠释。从旧中国刘长春一个人去运动会空手而归,到北京成为奥运会东道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懈奋斗。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新中国体育的篇章早已翻过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岁月。几代中国运动员用自己的汗水谱写了为100多枚奥运金牌而奋斗的凯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使体育成为654.38+0.3亿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振兴中华”和“走向世界”的呼声,体育成就及其丰富的精神成为团结和激励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一个热爱体育,追求奥运精神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民族。

(16)文明来自修养,时尚需要引导。奥林匹克运动不仅带来了精彩的体育比赛,也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机会。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过:“没有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无法实现其崇高的目标。”在奥运会历史上,许多举办国都充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功能,把奥运会作为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和国民素质的大课堂。中国也不例外。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是创建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也是全民自我教育的过程。抓住影响人们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让人们明白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从我们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树立新一代的社会风气,让世界看到一个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有着更加文明的国民素质和社会习俗。

世界期待着中国。一个国家团结奋进的姿态,一个博大开放的民族,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百年后将进一步升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离奥运会开幕还有800多天。我们准备好了吗?

带着亲切微笑的北京,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文明进取的国家。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我们正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够做好。

世界给了我17天,我还了世界5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