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一、发布会的操作技巧
新闻发布会的标题选择
新闻发布会一般针对对企业有重大意义、媒体感兴趣的事件举行。每场新闻发布会都会有一个名字,印在所有形式的新闻发布会上,包括邀请函、会议资料、会场布置、纪念品等等。在选择新闻发布会的标题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使用新闻发布会的字眼。在中国,新闻发布会有严格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对于企业来说,没必要这么复杂,把发布会的名称定义为“* *信息发布会”或者“* *媒体沟通会”就可以了。
2.最好在会议标题中说明会议的主要内容。如:“某企业2005年新产品发布信息发布会”。
3.通常,你需要打出会议的时间、地点和组织者。这可以用稍微小一点的字体出现在会议的主标题下。
4.有时候,你可以为新闻发布会选择一个象征性的标题。这时候一般可以采用主题加副标题的方法。副标题说明会议内容,主题表达企业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比如海阔天空五星电器收购青岛亚泰的信息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的时间
新闻发布的时间通常也是决定新闻何时播出或发表的时间。
因为大部分平面媒体都是在得到信息后的第二天发布消息,所以尽量把发布会安排在周一、周二、周三下午为宜,会议时间大概在1小时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发布会的现场效果和会后看报纸的效果。
发布会尽量不要选在凌晨或者晚上。出于礼貌,有些组织者希望在发布会后与记者共进午餐或晚餐,这是不可取的。如果长时间不邀请记者参加体验式新闻发布会,一般不需要做类似的安排。
有一些重大事件以聚餐的形式发布,也会邀请记者出席。但新闻发布的内容要安排在初始阶段,至少要保证记者的采访工作能早一点结束,保证媒体第二天就能刊登。
在选择时间的时候也要避开重要的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媒体大篇幅报道这些事件的任务,会冲淡企业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果。
记者招待会的地点
场地可以是室外(事发现场方便摄影师拍照),也可以是室内。根据会议规模,室内会议可以直接安排在企业办公室,也可以选择酒店。酒店有不同的星级。从企业形象的角度来说,重要的新闻发布会应该选择五星级或者四星级的酒店。
酒店风格不同,定位也不一样,所以酒店风格的选择要和会议内容一致。还要考虑交通方便,好找。包括离各大媒体和重要人物的距离,交通是否便利,停车是否方便?
在为新闻发布会选址时,出版商还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这个会议厅能容纳多少人?讲台有多大?投影设备,电源?套,胸麦克风,遥控麦克风?相关服务怎么样?提供住宿、酒、食物和饮料?价格合理吗?有没有浪费空间
背景布局。主题背景板上有主题和会议日期,有的会写下举办城市。颜色和字体美观大方,颜色可以基于企业VI。酒店是否会安排。
酒店外部布局,如横幅、竖横幅、飘气球、拱形门等。酒店是否允许布局。当地市容主管部门是否有规定限制等。
新闻发布会的座位安排
摆放:一般发布会放在主席台上,下面是办公桌。注意确定主席台人员。应放置座位卡,方便记者记录发言人姓名。安置原则是“位高者在前中,己方者在侧后”。
现在很多会议都采用主席台只有主持人席和发言席的方式,嘉宾坐在下面第一排。一些非正式会议和讨论会议安排在圆桌会议上。
现在锯齿形会议桌的新闻发布会比较多,发言人坐在中间,两边和对面都是来访的记者,方便沟通。同时也有利于摄影师拍照。
注意座位的预订。一般后面会准备一些没有桌子的座位。
新闻发布会的其他道具安排
主要道具是麦克风和音响设备。一些需要在计算机上显示的东西包括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在线设备、互联网连接设备、投影屏幕等。相关设备要在大会前反复调试,确保不出故障。
发布会现场的背景布置和周边布置需要提前安排好。一般在大堂、电梯口、角落都有指引标志,一般酒店都有这项服务。请提前欢迎女主人。如果新闻发布会安排在企业内部,也要酌情安排人员引导记者。上映之后,我就不想说了。为什么我不说呢?你怎么了?烘焙?br/>;
新闻发布会的信息准备
提供给媒体的材料,一般以广告手提袋或文件袋的形式,经过适当的分类整理,按顺序摆放,然后在发布会前分发给新闻媒体。顺序应该是:
1,会议议程
2.新闻稿
3、演讲演讲
4.介绍演讲者的背景信息。(应包括标题、主要经历、成绩等。)
5.公司手册
6.产品描述材料。(如果是关于新产品的新闻发布)
7.相关图片
8.纪念品(或纪念品优惠券)
9.企业新闻负责人名片(新闻发布后进一步采访,新闻发布后联系)
10,空白信笺和笔(方便记者记录)
确认新闻发布会发言人
发布会也是公司官员与媒体打交道的好机会,值得珍惜。代表公司形象的代言人会对公众观感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其业绩不佳,公司形象无疑会令人不快。
新闻发言人的条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的领军人物之一——代言人应该在公司担任重要职务,拥有代表公司发言的权利。
良好的外表和表达能力。发言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反应能力,整洁的外表包括肢体语言,大方得体。
能够执行原计划并进行灵活调整。
具备现场调控能力,能够充分控制和调动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气氛。
发言人回答记者问题的准备
在记者招待会上,通常在发言人发表讲话之后,会有一个回答记者提问的环节。通过双方的沟通,可以充分体会到曾强对整个新闻事件的了解和对背景信息的把握。如果有准备的、亲和力强的领导接受媒体采访,发布会发布的新闻素材可以进一步升华。
回答记者提问时,一般由一个主答者负责回答。必要的话,如果涉及到专业的问题,会有其他人协助。
发布会前,主办方要准备好记者问答备忘录的提纲,提前达成一致,尤其是主辅提问者。
在新闻发布会的过程中,你要认真回答记者的问题,礼貌地停止无关或冗长的提问,直接礼貌地说出涉及企业机密的问题。一般来说,记者能听懂,其他人也能礼貌回答。采取“不予置评”的方式是不合适的。对于需要大量解释的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地先回答要点,会后再邀请他们讨论。
有些企业喜欢把媒体问的问题提前安排好,防止媒体问尖锐敏感的问题。建议不要采纳。
在新闻发布会上邀请记者
媒体邀请的技巧很重要,既要吸引记者参与,又不能透露太多要发布的消息。从媒体邀请的密度来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企业应邀请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业务领域记者参加。如果有必要,如果活动现场的气氛热烈,他们应该照顾平面媒体记者和摄影师一起去。
邀请时间一般提前3到5天,发布会前一天可做适当提醒。接触媒体较多的记者可以采取直接电话邀请。相对不熟悉的媒体或发布的内容严肃庄重时,可以使用书面邀请函。
适当制造悬念可以吸引记者对大会新闻的兴趣。另一种方法是在会议前不透露消息,给记者一个惊喜。“我要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的想法,促使很多媒体写新闻。如果提前披露,用记者的话说就是“新闻资源被破坏了”。看到别的报纸已经报道了,写新闻的积极性会大大减弱,甚至人们都不愿意再发表了。一个企业再怎么熟悉一些报社记者,也不能在发布会前把重大新闻内容泄露出去。
在邀请记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需要邀请的是记者,而不是媒体的广告业务人员。有的时候,媒体广告主想借发布会的机会进行业务接触,做出自己也可以帮助出版的承诺,这时候也必须拒绝。
新闻发布会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没有新闻发布会。有些企业似乎有举办新闻发布会的爱好。很多时候,企业没有重大新闻,但是为了保持一定的影响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也要时不时的召开新闻发布会。结果是,虽然企业花了很多精力,却几乎没有收获。消息的匮乏让主办方常常绞尽脑汁以发布会的形式。热闹归热闹,效果却不理想。如果太分散注意力,参与者记住了热闹的形式,却忘记了组织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误区二:新闻发布主题不明确。主办方站在企业的立场,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祖宗八代的光辉历史放在一起,告诉人们他们是什么时候获得金牌的,什么时候获得认证的,什么时候获得一等奖的,什么时候捐钱读书的。但是偏离主题的东西在媒体眼里就像废纸一样。
在沟通过程中,有些企业害怕泄露商业秘密。说到具体数据,他们总是含糊其辞。一涉及敏感话题,他们就“左顾右盼”,要么无可奉告,要么正在调查。这样,企业无法提供媒体想知道的东西;媒体不想管的,企业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