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要素和规模的驱动力逐渐减弱,依靠过去。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要素和规模的驱动力逐渐减弱。不能再依赖过去,充足的要素供给是维持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的重要前提。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个重要的趋势变化是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和技术进步。

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在减弱,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创造新引擎。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重大意义,有效应对发展动力转换面临的挑战,采取多种措施突出创新驱动,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扩展知识:

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长的减速换挡,但实质上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和重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要素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这里所说的创新驱动是广义的、全面的,核心是提高生产效率,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和重塑,需要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效增长,把提高效率和效益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常态是一个从高速增长阶段到高效增长阶段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过程。

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力充分释放的制度环境。

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纠正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依法打击侵权行为,有效保护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