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一)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大力宣传“三品一标”和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新闻单位要开辟专题节目,加大对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塑造品牌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创建驰名商标,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企业主和公众都要增强争创品牌的意识。
(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促进农业品牌发展。建立“企业主导、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开绿灯,搭建平台,从资金、宣传、税费、金融、对外推广等方面大力支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和其他农业主体发展。
(三)支持企业发展,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要充分激发农业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鼓励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质量。对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给予财政补贴。支持现有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和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档次,扩大农产品市场声誉,提升农业产业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4)加强品牌创建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四川驰名商标的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要建立以创造和管理为重点的创造激励机制,鼓励生产经营者创造更多的行业名牌,走品牌创业之路。
(五)设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性种子资金,以补贴、奖励等方式重点扶持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纸、户外广告投入50万元以上进行宣传的企业,按投资额的10%左右给予补贴。参加省级以上农博会,给予展位费补贴。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级驰名商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企业,将分别给予奖励。
农业品牌创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品牌理念差。传统农业生产意识仍占较大比重,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营销手段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忽视品牌管理,缺乏必要的投入,缺乏适当的宣传和建设,导致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较低,无法发挥品牌的附加值和增值效应。
二是农业品牌市场份额低且不平衡。从商标总数来看,我市已申报注册的涉农商标有900多件,占我市注册商标的45%以上。而品牌认定商标(中国驰名、省内驰名、市内驰名)有60多个,占商标总数的近4%。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只有70个,缺乏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产品。在农产品品牌分布上,3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均由阆中企业持有,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三,宣传和展示营销力度不够。农业经营主体的自主宣传力度不够,即使有一些广告,也缺乏一套完整的广告策略和商标品牌策略。政府主导的宣传工作更加薄弱,与周边市县对农业品牌的创建和宣传的特别重视有一定差距。
第四,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地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工作重点不同,我市大部分县(市、区)政府尚未专门研究出台农业品牌发展政策和文件。政策扶持资金不足,政策措施不完善,导致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