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印度作为经济发展下一个增长点和经济中心的优势,印度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因素?
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相对较好。比如印度国内储蓄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对外直接投资只有中国的10%左右。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落后于中国约10年至15年,但印度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超过30%至40%的GDP来自于生产率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
(1)软件业。印度软件业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庞大的软件人才库和大量专业人才。产值和出口比重很大。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物流将雇用400万名员工,使其成为年出口额达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量的7%。相比之下,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差距较大。
(2)金融机构。印度金融体系较为健全,不良贷款比例较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0.8%。印度股票市场相对成熟,已成为印度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
(3)企业制度。印度的民间资本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印度独立后,过去存在的私人财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新的私人财团。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后,大量从事信息技术业、制药业、食品加工业、服装纺织业、水泥建筑业和酒店旅游业的私营企业或财团迅速发展,并迅速进入全球化经营。印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企业管理水平也比较高。
(4)人才和教育国际化。印度人才的国际交流比中国多。由于英语在印度的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是英语,印度大学生可以顺利获取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学教育更注重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强。印度的一些大学和专业学院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5)法律制度。印度的法律体系相对健全。印度独立后,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第二,印度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尽管中国和印度面临许多相似的问题和挑战,但它们各自的应对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正是它们在许多方面的“同与异”关系,构成了它们相互比较和借鉴的基础。目前,印度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其发展模式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1.大力发展服务业,把过度工业化转变为适度工业化。
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优良的基础设施和地方政府具有竞争力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全球大量制造业资本,成为世界制造业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被发达国家禁止或设置高门槛的污染行业转移到了中国。因此,中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现在不仅制造业比重高,而且污染的空气、水、土地都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出过度工业化的特征。姑且不论印度以服务业带动的经济增长是否是工业化不足的结果,仅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近年来的高速增长速度和吸纳的就业人数,就不能不肯定印度的服务业确实发展得非常成功,尤其是其软件业和信息技术驱动的服务外包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成功。分析和总结印度在一些服务行业的成功经验,对于软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比如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支持。软件产业刚引入印度时,政府通过国家投资或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强行合资进入印度市场,建立了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计算机产业体系。当产业发展需要规模,国际市场发展迅速时,印度政府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软件企业出口。此外,通过立法加强了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更多跨国公司的信息技术外包项目流入印度创造了条件。印度通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政府开放国内市场有关。民营资本流入了被国有资本垄断的电信业。竞争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现在,印度一些主要电信服务的价格,包括国际电话费和上网费,都低于中国。这个印度人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普及创造了条件。
2.调整外资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流向,为内资和外资竞争创造公平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印度越来越重视外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两国政府都为FDI提供税收优惠,但印度的税收优惠更为细化和限制性更强(包括具体领域和具体时限),往往强调投资流向,而非来源,因此同一领域的内外资差别不大。一直以来,印度外资企业承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与印度本土企业相同,有时甚至更高。而在中国,FDI的实际税率只有内资企业的一半左右。而且由于地方政府把引进外资作为政治目标,对外资的产业流向不做选择,外资与民族资本直接竞争,可以利用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碾压民族资本。这显然违背了引进外资的初衷。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印度的具体政策,引导外资流向先进技术,优先发展产业。
3.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
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内容。对于印度来说,其相对稳定的金融体系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都值得中国学习。占商业银行总资产四分之三的印度国有银行坏账率仅为5%,而1992之后成立的私人银行坏账率更低。随着政府向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国内银行业,竞争促使印度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资产回报率逐渐提高。印度的证券市场历史悠久,在股票发行、交易制度、市场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机制、清算制度等几乎所有领域都长期与国际接轨。这也是印度吸引大量机构投资的重要因素。印度第一部专利法颁布于1970年。自此,印度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接下来的30年里,随着知识产权概念的不断扩展,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在不断完善。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将其R&D中心转移到印度,与此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