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体内发现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

2011纽约9月23日。2011拉斯克奖颁奖典礼在一个鸡尾酒会上举行。在这种轻松的西式社交场合,屠呦呦的谦虚显得别具一格。捧着奖杯,让记者微笑着拍照,然后根据演讲稿发表获奖感言。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最关键的时刻启发了我。?这位80岁的女科学家,嗓音清亮,江浙口音很重。我相信努力发展传统医学一定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受1600多年前中医古籍的启发,屠呦呦的初步发现使青蒿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拉斯克基金会为此授予她25万美元的奖金。

沉默的

作为一个66岁的科学奖,拉斯克奖在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名气。然而,?诺贝尔奖的风向标?这种说法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可以理解,拉斯克奖颁发后,屠呦呦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们对其感兴趣?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充满期待。后来,她被描述为?中国人谁过诺贝尔奖?。

屠呦呦

屠呦呦似乎已经为自己的突然成名做好了准备,对于随之而来的强烈的公众关注,她保持了异常顽强的抵抗。在纽约领奖后,她对媒体保持沉默。唯一一次出场是在她单位举行的6月5438+065438+10月55438?2011科技工作会议?走吧。这个听起来很普通的见面会,其实只有一个主题,纪念屠呦呦。会上颁给她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并授予她的青蒿素研究团队654.38+0万元。

?青蒿素的成果属于科研团队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这也是标志着中医国际化的荣誉。?屠呦呦的发言始终如一?语气?这是她在纽约的颁奖典礼和北京的表彰会上说的。

但是对于屠呦呦呢?低调?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她从来没有承认过别人的工作,现在她的感谢被认为是不真诚的。?无论是面对今天的。热吗?这些年来,无论是同行之间的纠纷,屠呦呦都只做一件事保持沉默。

对于屠呦呦来说,已故的拉斯克奖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是她几十年沉默的注脚。即便如此,获奖后,屠呦呦依然一如既往地用沉默应对一切。在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与她唯一的一次电话交谈中,屠呦呦没有直接回答任何问题。她说看她的书就够了。这是?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图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绿色封面,吴阶平作序,宋健题字。?

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作为一个科学家,屠呦呦只愿意用这本260页的学术著作与世界对话,但更多的她似乎无话可说。

屠呦呦的名字本身不是?沉默?呦呦,这是鹿鸣的声音。是诗经。翻开《青蒿与青蒿药》这本书,第一页就是那首诗:?呦呦鹿鸣,苦艾?。两千多年前,这个名字和这种植物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给科学家的故事增添了一点富有想象力的诗意。然而,这个故事的开头与战争有关。

解决关键问题

1969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现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接到一个特殊任务,参加一个代号为?523?战备项目。当时正值越南战争,抗药性恶性疟疾在越南流行,造成双方部队非战斗减员严重。在越南的要求下,中国开始在部队开展抗疟药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代号?办公室523?)。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有从事中药研究的经验。在当时大部分学术权威被推翻的时候,38岁的她被任命为组长,负责专注于中草药的抗疟研究。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2000多个方药中中整理出640个样本,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质,再筛选出100多个样本,最终选出了辣椒?虽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84%,但对疟原虫的抑制和杀灭效果并不理想?;然后呢。对疟原虫有过68%的抑制作用吗?青蒿因为复筛结果不佳被弃用。

后来,屠呦呦重温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描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挤?而不是中医?水煎?吃药的方式,她意识到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可能?有避免高温破坏药物的作用吗?。根据这个,她?改用低沸点溶剂,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实验,最终分离出黄花蒿191号中性提取物,对疟原虫鼠?。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别说知识产权,就算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研究成果也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1972年3月,根据523办公室的安排,屠呦呦作为课题组代表汇报了黄花蒿中性提取物的实验结果。她的报告标题是:?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抗疟中草药工作?。一时间,全场激动不已。在随后的临床观察中,屠呦呦不仅率先试药,还亲自带药到海南昌江疟区现场验证治疗效果。在她报告之后?30例青蒿抗疟药都有效?总结了青蒿的疗效后,掀起了我国抗疟研究的高潮。

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所继续研究青蒿的活性成分,最终分离纯化出抗疟疾的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在此期间,在来自全国各地的黄花蒿提取物中,从本地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青蒿汽油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疟效果。之后,上海无机化学研究所的周维善研究团队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并发现了其抗疟疾机制。

在《黄花蒿与黄花蒿药》一书中,有一页打印的新药证书的大致复印件,是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的第一份新药证书(86)魏尧证字X-01号。中国中医研究院批准的这份证明上并没有屠呦呦的名字。

辩论

拉斯克奖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青蒿素得的是国外的奖,而不是国内的科技奖?

科学界的主流答案是:无法确定奖项归属。1978,?523?项目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确定青蒿素研制成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集体荣誉,六个发明单位各有发明?。在这份多页的结论中,根本没有提到发现者的名字。当年的大协作?523?该项目基于?胜利完成?并结束了,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争议不断,屠呦呦被很多人认为?不是淡泊名利,性格倔强?。

2009年,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问题遭到批评:没有充分肯定其他课题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的存在感?523?项目中的角色。

早在拉斯克奖颁发之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就高度评价了屠呦呦的研究工作。他提到:作为无可争议的一方,我们在试图与屠呦呦沟通时也有一些困难。我们不明白,她把中医研究所的原始资料放在家里至少一段时间,不想给我们看。?但在查阅了一些相关的非公开资料后,他还是得出了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结论,因为她的课题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了青蒿,并证实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疟作用。

据《科学》杂志在线报道,?拉斯克奖重新点燃了一场争议:在研发强效抗疟药期间,一个大型政府项目的成就是否应该归功于一个人。?

陪同屠呦呦参加拉斯克奖颁奖活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疟疾研究室研究员苏新专认为,从青蒿到抗疟药,各种人的贡献不可或缺,但拉斯克奖并没有颁给整个组织。这是因为?作为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的发现者?。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中,屠呦呦是一个依靠?洞察力、远见和顽强的信念?发现青蒿素的中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