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有多大?
《经济学人》在赞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风险,包括隐藏的危机。
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这意味着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很大。按汇率计算,2005年第一季度对外依存度达到48%,为1990以来最高。对外依存度高,说明中国经济开放程度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2003年,中国进口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等产品分别占总消费量的35%、36%和47%,镍和天然橡胶占55%以上。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中国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
随着世界原材料和能源市场价格的上涨,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面临巨大的危机。我们的出口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缺乏定价权,所以出口产品的价格很难随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而上涨。而我们需要外汇进口原材料和能源,又缺乏报价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出口产品来维持平衡。当美国政府鼓励美元贬值以减少债务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出口更多的产品以换取有限的购买力,但其购买原材料尤其是能源的能力却无法相应增加。如果仍然不改变“粗放”的发展模式,我们将面临产量多实际收入少的困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可持续性,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此外,中国经济不能满足于成为“世界工厂”。如果不培养我们的设计和创意,未来的经济增长会大打折扣。当然,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也在增加,主要是因为我们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加快工业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这种情况表明,中国的整体工业实力还不够强,先进技术和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当我们的制造实力越来越接近工业化国家时,他们的企业会越来越把中国企业作为对手,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的难度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美欧在与中国的商业谈判中不断强调保护知识产权,恰恰说明了他们的担忧。与此同时,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保护主义正在抬头,未来中国对它们的出口可能会受到各种借口的限制。
尽管形势严峻,但中国经济仍具有一些先天优势。比如中国的市场潜力日益显现,中国已经能够利用消费者主导的优势,利用自己的市场提出一些条件。外国企业要想占领中国市场,就必须为技术转让付出一定的代价。随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国必须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提倡原材料的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如果大量使用新技术,可能会降低使用成本。如果形势迫使我们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就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当然,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不平衡的发展问题,如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不完善的银行和金融体系,以及可能出现的环境危机。但正如法国《回声报》副总编Izraelewicz所说,中国的情况有点像19世纪的美国,大众消费形成,城市化加速,社会问题激增。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危机,中国必然会面临风险,但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