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中没有南沙内环线15吗?!

老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近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城市交通》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的评价与建议。

文章内容很多,但是“以后还有哪些地方有机会纳入广州地铁网的覆盖范围?”肯定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其中,广州地铁四期拟建新线8条,各区分布如下:

5条市区线:10线东延线(天河)、19线(天河+海珠+黄埔)、23线(海珠+天河+黄埔+增城)、25线(荔湾+越秀+天河+黄埔)、26线(白云+天河+海珠)

三条城市线:22号线南延线(番禺+南沙)、37号线(从化+黄埔+天河)、28号线支线(增城)。

新一轮地铁建设,南沙人最期盼的15号线没了?

来看看大致内容吧~

01,广州轨道交通密度不够。

中心城、机场、科学城、白天鹅塘、广州南站、创新城、科学城等公共服务中心由两条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线支撑。

南沙副中心和五个外围综合城区至少有1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支撑其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其中广州空港城已建成轨道交通9号线在组团内提供服务。

新城主要位于城市外围,起到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作用。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较少。

轨道交通18线9月开通2021、轨道交通22线2022年3月开通后,中心城区与南沙副中心、番禺南部创新城的联系时间可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中心城区与其他外围综合城市之间需要1 h以上,联系效率有待加强。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系统的耦合分布

02,3号线,5号线超载。

需要建立并行线路分路

从线路负荷来看,即使受疫情影响,2020年3号线、5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高峰区段客流仍将保持在40000人次h-1以上,其中3号线早高峰区段客流将超过50000人次h-1,满载率将达到120%,造成超负荷运营和服务水平。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客流发展过程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乘客走廊的耦合分布

再看看其他线路,3号线和北延线,2号线和5号线,客流量最大;21、14线平均运距最长;1、8号线、2号线客运强度最高。

03.黄埔东、番禺南、白云北待填。

中心城区绝大部分客运走廊已被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覆盖,现阶段仅宝岗大道、广州大道、机场路、东风路、黄埔大道等客运走廊未覆盖,但走廊1 km范围内的平行轨道交通线路基本能满足现阶段居民的出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建成区缺乏轨道交通覆盖,如东部的黄埔区、南部的番禺区和北部的白云区。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建成区耦合分布

04、广州与佛山、东莞联合融资。

在广州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广州的城市化与佛教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

目前,广州与佛山之间的地铁已与广佛线、佛山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不断接或连接。

而广州东莞边境出行强度较低,除了狮子洋、东江等地理屏障外,还存在很多轨道交通衔接不足的问题。

据广州地铁早前透露,“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重点建设5条城际铁路和4条城际联络线。预计2025-2030年,广州地铁将建成1.500公里以上的“地铁+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建成广州中心至佛山、东莞市中心30分钟、中山、珠海、清远市中心60分钟的湾区轨道经济生活通勤圈。

这意味着,未来将特别关注与周边城市的联合整合,一些新航线将提上日程。

05.对新一轮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建议。

①加快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

广州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在18线、22号线的基础上,加快了在建的广清二期、琶洲支线、广佛东环等城际线建设。

推进实施佛穗关城际(28号线)、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18线北延)、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22号线北延)、广州南至广州站等已批准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线路,将城际铁路引入广州市中心。

推进广州22号线南延线、37号线、28号线近期建设,提高广州南沙、从化、增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效率。此外,为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的对外辐射能力,近期应同步推进广佛西环和广佛朱江城际的建设。

▲关于广州都市圈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的建议

②加密中心城市网络。

目前,广州正在推进建设约280公里的11轨道交通线路(段),补充中心城区“X”骨架,将轨道交通线路13、14直接引入中心城区,覆盖中山大道、东风路走廊;地铁环线的建成将改善路网的衔接能力和换乘条件。到2023年底,中心城线网规模将达到550公里,有效缓解现有轨道交通3、5号线的客流压力。

随着广州国际金融城——黄埔海港经济区中央商务区(又称“广州第二CBD”)的逐步建成,广州东站、广州站、黄埔站等铁路枢纽改造和新建工程相继推进。

建议推进东西向轨道交通25号线和南北向轨道交通26号线建设,在中心城区构建另一个“跨轨道骨架”,实现临江大道和广州大道走廊的覆盖。

建议推进规划轨道交通19、23、10线近期建设,加密天河智慧城、黄埔开发区轨道交通覆盖,巩固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关于广州市中心近期建设轨道交通的建议。

③加强连接线建设。

广佛和广州-东莞之间的轨道交通将向网络化发展。经过协调,已经规划形成了18条连接广佛与广州-东莞的轨道交通线路和6条连接广州与东莞的轨道交通线路。

当前,应借鉴广佛线在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打破行政壁垒,共同推进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构建“中心到中心、枢纽到枢纽、边界一体化、网络一体化”的广佛、广莞轨道交通网络。

1.推动佛山地铁11线引入广州环线(广州线11)和佛山地铁4号线番禺段。

2.东莞地铁1线第二次预计洪水与广州-东莞之间的分界段应与广州地铁25号线同步完成,并建设一条广州与东莞中心之间的贯通线。

▲关于广佛广莞轨道交通线近期建设的建议。

从上方出现的地铁线路有:28号线、18号线北延、22号线北延、22号线南延、37号线、25号线、26号线、19号线、23号线和10号线东延等。

根据2021年6月公布的广州市“十四五”规划,共有四条线路:22号线南延、19号线、26号线、37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