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11-第3组,第6注-李菊(IPO)

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和平衡两种需求的能力。

第一章是IPO的内涵和企业IPO的意义。

1.国家推行多层次交易市场:①一板市场,以沪市主板600、深市主板000、深市中小板002为起点;二板市场:对于高科技成长型公司,上交所、深交所创业板300启动;③三板市场:逐渐演变为新三板市场,非上市公众公司;④柜台市场:各省股权市场。

2.定义:IPO(首次公开发行)是指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和上市。如果企业已经发行,就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公开发行:向不特定对象或向特定对象(200人以上)发行,需要证监会审核。IPO特指股权/股票。上市特指交易所市场,即上交所和深交所。

3.3的意义和价值。企业IPO

①投资价值的发现:从投资价值评估的角度,企业价值=债权+股权(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市盈率,会涉及到资本市场特有的参数工具)。从经济本质来看,上市后,股权进入流通市场,是买卖。当供求达到平衡时,股权的公允价值得以实现。非上市公司没有股权流通市场,没有足够的参与者对股权进行定价,无法形成股权的公允价值,定价不准确。

(2)丰富的融资工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银行信贷、股权质押融资):如果有两家方面相似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上市公司,因为:一、上市公司信用体系的信用保障远远超过非上市公司。信用担保的背后,掩盖着上市之路的曲折。比如满足正常经营规范的要求,比如纳税、社保等,同时受到证券法律法规相关制度的监管,就会有中介机构为企业符合上市条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加上证监会的审核。二。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资本运作手段,上市公司可以再融资,包括配股、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定向可转债、非定向可转债和私募债。非上市公司没有股权流通市场,价值实现不如上市公司便捷,相对制约了融资变现手段。最近新三板不温不火是因为股权流动性不足。

③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和信息的透明化。要享受资本市场红利,就要履行义务,规范治理结构,积极披露信息。

④提升商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超过3600家,工商登记机构超过4万家,万里挑一。

第二章首次公开发行的法律制度和主要条款

1.企业上市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第一个制度: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法律制度要求。

第二个体系:满足资本运营相关监管要求(三个解读)

(1)公司法: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的规范运作问题;证券法:资本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公司法和证券法是商业的核心和基本法律。

(2)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规定:IPO业务最基本的规定,不同板块要求不同?

(3)监管部门具体解释:对基本法规中模糊不清的东西进行详细解释。

2.企业上市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①a股IPO涉及的法律文件

《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及上市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及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上交所上市规则》、《深交所上市规则》、《保荐机构尽职调查指引》等。

②企业上市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一、创业板的要求低于主板和中小板。二。达到基本要求不代表可以通过审核上市。三。规定背后的逻辑值得探究。

连续经营3年:法律上是指36个月,但实际经营需要3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创业板主要做一项业务:营业收入的70%以上。

主板完整的业务体系:独立的生产、采购、销售体系,生产经营形成完整的闭环。不仅实物需要形成循环,现金流也需要形成循环。

董事和高管没有大的变动: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更多的是看谁变了(董事长对企业未来方向的决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上市主体的重要子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指标对合并报表的贡献超过30%)也应足额缴纳注册资本。

情节严重:罚款。怎么辩解?一、看处罚依据。比如5万以下的情节轻微,那么就不是“情节严重”。二。处罚书上未写处罚性质的,应向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所罚款项不是合法违法行为的证明。

在受到36个月的行政处罚后,董可以让董事辞职,但这仍取决于行政处罚的理由(如内幕交易、辞职不正当)。

避免同业竞争(不可触碰的红线):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同行业(同业)的定义是一个从事心血管西药,一个从事中药调理,但从证监会的审核来看,两者都属于医疗医药行业,属于同业竞争。重叠的客户群体容易形成利益输送,通过买便宜的方式把利益输送给上市公司。

减少关联交易(报告期内呈逐步下降趋势):ⅰ。必然性:能不能不发生;Ⅱ.合理性:如果一定要发生,操作是否合理?三。公平性:价格是否和其他机构一样,不存在利益输送?Ⅳ.关联方认定:审计报告以是否存在业务为认定标准(少),券商以满足关联方认定为准则(多)。

内控:查起来极其麻烦,比如报销单签字的流程,谁先签字,谁再签字。现有制度必须按照制度执行。采购、生产、销售、人事都需要内控体系。

第三章参与首次公开发行的中介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1.企业发行上市拟聘请的中介机构

(1)保荐人和主承销商:总协调人。

①综合协调:协调中介机构,整体把握工作进度。

②尽职调查:协调尽职调查工作,掌握充分调整的范围和方法。

(3)改革指导:设计并实施改革方案,提供上市指导,(律师、会计师也要参与指导过程)监督企业规范运作。

(4)申请审核:牵头制作申请文件,组织解答反馈意见,与证监会沟通。

⑤承销发行:(销售股票)协调销售流程,组织路演,询价。

⑥持续督导:上市后持续跟踪督导。

(2)律师:法律

(3)审计机构:财务审计和文件制作。

(4)资产评估机构(如有必要)

(5)财经公关公司(不需要):舆情监测(现在环境比较好),路演流程和举办(环节已经取消)。

会计师分一大四小:一大,审计报告;四小,原报与申报的差异,税务凭证验证报告,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内控验证报告。

第四章IPO业务流程概述

1.改制辅导:主要任务是同时进行尽职调查和规范,发现企业不符合上市条件的所有问题并加以解决。

企业;

①改制:必须是股份公司。对于企业来说,不亚于一次重生。有限公司(可能有问题)比股份公司(不可能有问题)弱。

(2)辅导:需要向当地证监局提交辅导备案,并据此进入证监局监管范围。辅导时间一般为3个月。

③创立大会/股东大会

中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立项,核心。

2.申报和审查

申报材料——预审——内部初审——证监会发行审核,不断反馈和回复。

3.发行和上市

4.持续监督

第五章IPO尽职调查概述

尽力而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尽力而为:尽可能富有,尽力而为。

向企业发出名单,搜索和采访不同的对象,以获得不同的信息&;网络检查& amp;发送确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