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签名相对于传统签名的优势

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电子签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电子签名是否与传统手写签名、印章具有同等效力,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根据电子签名法2日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

草案,电子签名有望获得与传统手写签名和印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作关于电子签名法草案的说明时说,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和地区电子签名立法的做法,草案确定了中国电子签名立法的重点: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规范电子签名行为;明确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认证程序;指定电子签名的安全措施。

曹康泰说,为了确认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草案要求电子签名必须发挥两个作用,即识别签名人的身份和确保签名人认可文件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草案明确规定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印章具有同等效力。

电子签名法的三大立法原则是:功能等同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技术中立原则。

功能等同原则是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等同于传统签名,也就是说,使用电子签名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物理世界的签名。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人说,电子签名法是信息化的根本法,是信息化的条件法。《电子签名法》主要起草人、国务院新闻办法规组副组长秦海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种理解违背了功能等同原则。他解释说:“比如我在物理空间认识张三,我和张三建立的任何契约、合同,等同于我和张三在虚拟世界建立的任何契约、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就是功能对等的原则。”

其次,尊重行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即是否使用电子签名是自愿的。在虚拟世界中,链接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数据信息和其他各种形式发送。在这个环节的过程中,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这条法律不是强制性的。

在这部法律中,并没有强制规定使用哪种技术,所以是技术中立原则。很多人认为只有PKI(非对称加密)和CA可以用于电子签名,但事实并非如此。PKI和CA只是电子签名的常用技术之一。法律并没有说明哪种技术更先进,哪种技术更安全,只是要求该技术符合本法规定或者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电子签名法对各种商业活动和公众的影响。《电子签名法》可能引发一场类似于电子邮件逐渐取代传统邮件的变革。

一位业主发现,自己和开发商签了一些从未见过的合同,这让他很困惑。这些合同上的印章是怎么出现的?经过仔细回忆,店主想起了一件往事。买房之初,开发商说办理房产证需要加盖业主私章,所以业主私章要收起来一起办理...

上海一位徐先生买了医药公司后,突然被起诉,欠债200万。这笔债务连原公司领导都不知道。后来调查发现,这家医药公司的一名业务员私自与某公司签订合同,并盖有该公司的公章。这份合同的签订,原公司领导并不知情,也没有纳入正常的企业核算范围。虽然业务员最终锒铛入狱,但徐先生却要凭空多付出200万元。

这样的案例很多,几乎每个公司在套用传统印章时都会面临这样的风险。

传统印章面临挑战。

上述案例中,徐先生表示,传统的异地橡皮章签合同非常不方便,往往需要用公司的印章签合同,风险不可预知。这意味着印章的持有者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权力,相关人员只能受到人格和职业道德的约束,所以经常出问题也是情理之中。

面对“有心人防不胜防”的小动作,传统印章陷入了安全危机。随着网上交易活动的发展,传统印章在由纸质办公向无纸化办公转变的过程中,已经逐渐不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形势。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印章的出现使得权力和权利人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除非你从不签名或使用印章,否则你无法避免电子印章的影响,就像你无法放弃电话和电子邮件,坚持传统的邮局一样。”最早推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电子印章的书生公司负责人韩说:“即使电子印章的持有者在国外出差,也不会影响相关文件的签署。工作人员只需要把需要签字的文件发给主管,主管可以在国外直接加盖电子印章,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回。这种异地签字的能力,使得法人印章完全没有必要由非权利人持有。”

据韩介绍,电子印章实际上是用一种信息技术来代替传统印章。这种技术可以直接在特定的电子文档上盖章,这样人们就不用打印这些文档并来回邮寄,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成本和使用安全性。

今年4月1日,我国电子签名法正式生效。虽然这部法律引起了专业人士和法律专家的关注,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电子签名法》对各种商业活动和公众的影响。《电子签名法》可能引发一场类似于电子邮件逐渐取代传统邮件的变革。

我有权决定。

抛开后台技术,电子印章看起来并不复杂。它是一个比橡皮图章还小的便携式硬件,可以直接插入电脑的通用USB接口。使用时,只需将电子印章插入电脑,点击鼠标即可完成盖章工作。韩说只要这个硬件保存的好,就没有被仿制的机会。即使电子印章丢失,用户也可以凭密码向电子印章中心挂失,重新制作电子印章;传统的橡胶印章即使及时举报,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举报前被非法使用。

对比橡胶印章和电子印章的使用流程可以发现,如果有一份文件急需签字盖章,但负责人在外地出差,没有电子印章,我们只能等负责人出差回来。但如果用电子印章,可以随时上网,把文件发到负责人的电脑上,盖章后再退回。一切都很容易,不仅能及时得到指示和回复,也不会再有堆积如山的文件在办公室里等着盖章签字。这意味着企业的高管真的可以随时随地批示文件、签合同了。

使用电子印章批示文件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这一点招拍挂公司认为非常重要。招商局拍卖公司总经理周松平说:“以前盖公章的备案材料要在工商局上班的时候处理,有时候会影响我们整个事务的安排和速度。有了电子印章的应用,整个审批和备案流程联网后,我们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报告备案,不用上班时间在工商局排队。”

房产中介潘石屹不到5分钟就掌握了书生电子印章的使用方法。潘石屹说:“快速、安全、低成本是电子印章的特点。在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人们非常需要这种技术来加快信息传递的步伐和速度。书生电子印章可以满足人们及时、安全地获取和发布决策的要求,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与传统的橡胶印章区别不大,只是一个需要使用印章和印泥,一个只需要鼠标。”

电子印章将成为一种趋势。

《电子签名法》生效后,电子印章的应用彻底“松绑”,这一先进技术获得了走出机构深宅、服务大众的机会。据了解,在电子印章获得法律效力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已有多个政府和企业投入到使用电子印章的潮流中。其中包括国家电监会、北京海淀工商局、北京顺天府连锁超市等。电子印章越来越多地用于政府和企业内外的文件传输和合同签署,并逐步推广到更多的行业和个人。

以北京海淀工商局为例。当它决定推出电子印章时,它选择了三家电子印章企业。但通过对信息中心的考察和深入了解,发现在三种电子印章中,只有书生电子印章最为安全。对于学者电子印章的安全性,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陈表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用户对技术的认可和信任,将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投入,还需要技术开发者拿出可信的证据,让用户相信它是可靠的。据我所知,学者电子印章已经在国内各级政府和很多大型机构使用了近十年,从未出现过任何安全问题,得到了用户的认可。这说明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普适性所带来的权威性,这种做法给用户带来了信任。”

目前,电子印章的应用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公众对电子印章的应用还不是很清楚,但电子印章和十年前的电子邮件一样,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模式,使所有的商务活动朝着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有信息专家认为,电子印章的出现和普及是实现全流程电子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环,是彻底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前提条件之一。随着“无纸化运动”的推进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公文越来越多地替代纸质公文,这也使得电子印章部分替代物理印章成为必然趋势和潮流。正如电报取代邮局,电话取代电报,电子邮件取代寄信一样,电子印章也将逐渐与传统印章形成抗衡,成为信息技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