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政策和措施将稳定订单,扩大市场。

这些政策和措施将稳定订单,扩大市场。

关于拓展市场

优化重点展会的供采对接

推动国内线下展会全面复苏。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点展会。支持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优化展区设置和参展商结构,正常运营网上平台。各地、贸促机构和商协会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的支持力度,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继续培育境外自办展会,扩大展会规模。

便利跨境商务人员往来

加强对外沟通,提高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效率,加大力度推动其他国家畅通中国商务人士申请签证渠道,提高办理效率。继续为境外客商办理来华签证提供便利。研究和优化远程检测措施。尽快推动国际客运航班特别是国内重点航空枢纽航班安全有序恢复,促进中外航空公司复航和增开航班,更好地为商务人士提供航空运输保障。

加强市场服务保障。

我国驻外使领馆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重点展会推介等方式,创造更多贸易机会,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贸易促进机构驻外代表处的作用,做好信息咨询、企业对接、商法等服务。发布相关国别贸易指南,寻找稳定对发达经济体出口的途径,引导企业进一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支持外贸大省发挥好稳定外贸的作用。

关于重点产品的进出口

培育汽车出口优势

地方和商协会组织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直接客运对接,引导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中长期协议。鼓励中资银行及其境外机构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汽车企业在境外提供金融支持。各地进一步支持汽车企业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增强在海外开展品牌推广、展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提高大型成套设备企业的国际合作水平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大型成套设备项目。金融机构要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项目的具体情况,确保大型成套设备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鼓励各地通过招聘服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确保合同履行,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扩大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

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进一步提高进口贴息政策的准确性,引导企业扩大进口国内紧缺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关于财政支持

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政策

开展第二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工作。研究设立第二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

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

商业性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区分支机构在贸易融资、结算等业务方面的服务能力。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扩大政策性融资增信合作,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增信支持力度。鼓励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资源倾斜力度,积极满足中小企业外贸融资需求。鼓励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

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加快拓展产业链承保,进一步扩大中小微外贸企业承保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

优化跨境结算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完善外汇衍生品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更好满足外贸企业汇率套期保值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支持各地加强政策宣传,优化公共服务,促进银企精准对接,让企业充分受益。

论对外贸易的创新与发展

稳定和促进加工贸易。

加强就业、能源消耗、信贷等要素保障,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梯度转移,促进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新认定了一批国家加工贸易工业园区。办好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支持东中西部产业交流对接。加快一批“两头”重点保税维修试点项目落地,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完善边境贸易支持政策

扩大边境省份的对外贸易。大力有序推进边境贸易进口货物落地加工试点工作。探索建设边境贸易进口货物数据监控平台。修订出台边境贸易管理办法,优化边境贸易多元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增加从周边国家的进口。

推进贸易数字化

支持大型外贸企业利用新技术建设自有数字化平台,培育第三方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中小外贸企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试验区发展,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充分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及时总结发展经验。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2023-2025年,将选择5-10个数字化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发展绿色贸易

引导商协会等行业组织制定外贸产品绿色低碳标准,支持相关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组织重点行业企业培训,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和能力。

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创新发展

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创新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跨境电商企业向企业出口。加快出台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引导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防范知识产权风险。搭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并发挥好其作用,引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相关税收政策措施。继续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考核评估机制,应用好考核结果,充分发挥优秀试点示范引领作用。

关于外贸发展环境

妥善应对不合理的对外贸易限制。

加强对本地和外贸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受影响的重点实体。充分发挥预警系统和法律服务机制的作用,支持各级工作站和预警点提高对公众的服务能力,帮助企业积极应对不合理贸易限制。充分发挥贸易促进机构的作用,做好风险评估和调查。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扩大“联合装卸”、“船舶直提”等措施适用范围,提高货物流通效率。稳步实施多元化税收保障,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加强外贸企业的信用培育,让更多符合认证标准的外贸企业成为海关的“认证经营者”(AEO)。进一步方便办理出口退税,推动实现出口退税报关单和发票“免填单”,更好地服务广大外贸企业。各地要做好供需对接和协调调度,提高应急运力储备,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外贸货物运输高效畅通。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加强分流分流,补齐短通道,提高口岸货物通过能力。

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协定的效力

高质量实施有效的自由贸易协定,编制分发重点行业应用指南,深入开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专题培训,组织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加强地方与企业的经验分享,提高对企业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自由贸易协定的综合利用率。鼓励和引导地方组织促进与RCEP等自由贸易伙伴的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