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什么,包括国际法?就业怎么样?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法律专业,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比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本科生的主要课程:

65,438+04核心法律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普通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普通经济法、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与知识产权法概论,以及法律逻辑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司法口才、民法实务、环境法、海商法。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2009年6月27日,10,由专业就业调研公司麦可思编制的《2009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报告》向社会发布。法学专业毕业半年,北京就业率81%,比平均就业率低7个百分点,失业率排名第一。这不是北京独有的。早在2009年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份全国大学生就业年度报告——《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明确指出,2008年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为79%,在11大类中排名倒数第二。这一统计也意味着,麦可思后来推出了“专业红黄绿榜”,法学被明确列为“红牌专业”,即“连续两年处于全国应届毕业生10失业率前几位或10失业率前几位的专业”。法学专业已经连续三年排名就业率倒数第三:除了2009年倒数第二,2007年倒数第三,2008年倒数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292所大学开设法学本科专业;2005年是560左右,4年增加的数量和过去20年积累的数量差不多;到2008年底,人数已经达到634人,法学成为全国人数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中国高校的“法学大跃进运动”也顺利完成了三级跳。据统计,我国现有本科法学学生约30万人,初级法学学生22万人,比30年前增加了200多倍。一方面是高校法学专业招生“阔步前进”,另一方面是社会组织对法学人才的需求“磕磕绊绊”,将大量“法学信徒”挡在了就业的高速公路上。

“学了法律,可以当法官、检察官、律师赚大钱,所以”我要申请法律!但暨南大学法学院张文老师提醒,“报考法学一定不能凭一时兴起,只看到法学光鲜亮丽的一面”,因为报考前的热情不足以认为未来四年还会持续升温。法学还是一个比较枯燥的专业。虽然人们认为学法律只要记性好就能背下来是片面的,但是面对法学、法律概念、法律条文、司法解释等诸多需要掌握的内容,本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很强的领悟和学习能力,还需要对法律有极大的耐心和持续的热情。另外,法学毕竟是一门社会学科,需要和社会进行大量的沟通。赵正东律师也建议:“选择法学的学生最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从我带过的法科学生来看,相对外向、果断、口才好的学生更容易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谁能成为真正的法权先生?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在选择法律作为你的“青春伴侣”之前,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做好了成为法律的真命天子的准备,那么这首由你和法律共同谱写的“与法律共舞”的舞曲将会更长。

法科学生可以做什么工作?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律师:律师:考试是典型的道坎职业路径: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要点:①司法考试;②体验。职业地位: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后,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BBS)和国际法的律师职业前景好。但是由于国内法学本科生供大于求,法学本科毕业生质量社会认可度下降,就业形势并不是很好,但是对优秀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薪资水平:律师的收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计算。一种方式是拿工资,事务所发工资,律师负责打官司。根据能力,年薪高的可以拿到3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年薪低的只有654.38+0万元。另一种是律师不拿工资,但是挂靠在律所,律师要自己找客户。根据业务提成,一般在30%-70%不等。而且根据经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的特殊差异,所得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年轻的见习律师一个月也就1000元左右。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案件来源的增加,收入与个人的能力直接挂钩。若干年后,天差地别也是正常的。一匹老马知道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个考试一般每年7月份报名,9月份考试。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难,通过率低。2003年有近20万人参加考试,17000多人过线,通过率10%。2004年通过率为11.22%。司法考试的阅读材料量巨大,知识点繁多。最后我们会比较谁更有韧性,谁最能吃苦。我们应该相信天堂,奖励努力工作。制定复习计划要看执行情况。不管有多难,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完成。一般来说,计划两年考完是合理的。由于实习一年后才能申请执业证书,拿到证书后可以找律师事务所再挂一年,毕业就可以直接从事法律事务。其次是工作经验。法学是一门“世俗”学科,很多法学领域的老师都会涉及到法律实践。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有机会赢得老师的好感,帮他们“打零工”,那么毕业时你就已经拥有了求职中最宝贵的实习经历。尤其是研究生,因为专业水平高,平时和导师接触多,可以充分利用条件积累经验。如果你的老师不是那种一只脚在海里一只脚在船上的人,你也可以让他们给你介绍。他们的很多同学朋友都愿意开事务所。另外,利用休息时间,我会去一些律所和外企的法务部兼职(实习),这对我毕业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我做得好,毕业后我可能会留在那里。有时候,一个老师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甚至权威,他会掌握很多资源,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商品。平时多关注和沟通。毕业了想去律所。如果他们愿意介绍你,比漫天撒网强多了。最后,如果毕业的时候没有通过司法考试,还是有机会的。律师助理这个职位不一定要有资格证。你可能还有机会争取。公务员:竞争激烈职业: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报名的火爆已经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个职业的吸引力:稳定,收入高,工作压力小,福利保障完善。重点:①公务员考试;②社会关系。薪资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各种收入一般远高于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一个老马知道办法: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分两个学科的专业并没有那么重要,通常要求学法律,但是有很多职位会在报名简章上注明需要党员。法院、检察院在招人的时候,对学科有非常细致的要求,往往会注明“民商法专业”或者“刑法专业”。做公务员,去法院检察院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但是他们的收入还不如律师,所以经常有人进法院几年,然后跳出来做律师。其实现在公务员和法院的待遇都不错,但比起当律师的前景,难免让人心有不甘。

文科法学就业率最低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11,我国共有634所法学院,改革开放30年增长了105.67倍。法学本科学生约30万人,法学院校学生22万余人,年增长200.30多倍。学校有6万多名LLM研究生,30年增长了260多倍。2008年,全国博士研究生1700多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500多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500多人。但是1983,中国法学博士生在开始招生的时候只有1的学生被录取。法学教师人数达到55000多人,改革开放30年增长了近10倍。据调查统计,2007年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列文科毕业生中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