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计划1为贯彻落实国家减灾规划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有效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普及科学的救灾知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使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走向规划化、制度化和快速化,促进安全、 社区稳定和谐发展,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灾害和防灾减灾的各个方面,充分整合社区各类应急资源,动员社区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建立防灾队伍,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确保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预防是关键,宣传教育是前提。长城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防灾减灾宣传、减灾知识普及、争创减灾示范社区”三个方面,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推动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通过组织培训、召开座谈会、播放专题片、表演艺术等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减灾教育计划,定期对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减灾教育活动;组织居民观看防灾视听影片,参加自救和医疗救护知识培训班。
同时,在社区宣传教育场所、小区楼道等地方,居委会经常张贴减灾宣传资料。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和必要的救灾技巧。
三、计划安排
为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规范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快速、高效、有序应对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机制和体系。通过进一步的组织领导,把综合减灾作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进一步夯实社区综合减灾的工作基础。
二是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重点抓好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针对社区灾害隐患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居民开展演练,让每一位社区居民在灾前、灾中、灾后的各个流程和环节都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居民生命财产损失。
第三,努力完善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志愿者平时参与减灾宣传教育,遇有灾害事件及时报告,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应急救援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成为社区灾害预警、救援和服务的主力军。
第四,继续在社区开展减灾宣传教育。围绕社区灾害隐患和社区居民减灾意识现状,完善减灾宣传机制,注重实效,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减灾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知识素养。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社区虽然在减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和居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加倍努力,创新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掌握主动权,把减灾工作做得更好。
1.大力开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宣传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于20xx年2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NPC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并将于20xx年5月27日起施行。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在防震减灾方面仍然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对“以人为本”的原则做了较大的改变。同时强调,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我校防震减灾职能部门要围绕“5.12”开展一次大型防震减灾法宣传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做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时刻关注防震减灾工作。
二、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做好防震减灾物资的储存和管理。
地震应急处置和管理是防震减灾的核心大事,要切实落实地震应急预案。一要牢固树立地震第一的理念,强化减灾意识。二是要明确应急程序、部门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及时高效开展。三是在去年物资库存的基础上,抓好地震应急基础装备建设,补充防震减灾战略储备。
第三,做好宣传教育,普及防震减震知识。
根据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及县局相关要求,在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和“5.12”汶川地震纪念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地震法律法规、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减震知识宣传。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等宣传阵地建设,制定切实有效的宣传方案,提高中小学生防震减震知识水平;要充分发挥我校地震科普室固定宣传基地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地震科普工作;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的“五进”活动,把地震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加强建筑抗震设防管理
以往地震灾害的实例表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筑物的倒塌和场地的破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减轻地震灾害非常重要。所以后勤部门要加强合作,严格管理抗震设防。学校一方面要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要组织对教师住宅、学生教室、厕所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
五、加强地震避难场所建设
地震避难场所建设是地震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将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纳入整体规划,拓展校园、操场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功能,设置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
六、继续在学校小学生中组织地震应急演练。
汶川地震的一个惨痛教训就是整体缺乏逃生意识,尤其是学生,他们已经成为受地震伤害最大的群体之一。因此,加强学生抗震避险意识,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是学校的长期任务。
20xx年,我校要根据学校教学任务的安排,组织师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和常规逃生演练,增强师生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继续抓好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建设,利用好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做好媒体宣传。
一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建立若干防震减灾教育点,常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每个少先队员办一份手抄报。
二是做好常规宣传工作,印制地震知识和宣传图片;要利用黑板报、墙报、网站等宣传载体,常年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三是邀请专业人士开展报告会等各种科普活动。
第四,红领巾广播电台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介绍防震减灾知识。
第五,学校领导班子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做好危房安全和改造工作,加快教师住宅、学生和教师厕所等危房改造。
总之,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学校师生要长期树立灾难意识,每个人都要掌握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一旦灾难发生,要把人的生命损失降到最低。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方案三“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手拉手,团结一心,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努力提高自救互救的潜能!让我们远离灾难,共建和谐!
一年来,西虹社区在雅山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各单位、居民小区和广大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精心配合下,结合社区实际,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必要的成效。现在计划如下:
一是深入扎实开展工作,西虹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卓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一是成立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王著永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社区各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建立应对自然灾害的社区领导小组。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牵头,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调应对各种灾害;三是组织30名志愿者进行社区救助;
(2)加强制度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为了保证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着手制定各项制度,明确责任。
1,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职责;
2、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演练计划;
3.社区紧急救援队的职责;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
社区公告栏张贴防灾减灾宣传海报,社区充分发挥教育场所作用,开展讲座、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将防灾减灾综合知识引入家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灾减灾意识大大增强。
(四)加强应急演练,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今年,我们社区认真开展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举办了消防安全讲座和野外演练,有50多人参加。防汛部门多次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在八尺河水面开展救援演练。
(五)社区防灾救灾工作取得成效。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团结拼搏,紧密按照上级的部署,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二、立足长远,进一步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的潜力和水平。
(一)立足长远,加快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长与短、紧与松、急与缓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不断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潜力。
(二)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宣传防灾减灾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使防灾减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为基础的规章制度,使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四)加快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推进防灾减灾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五)加大防灾减灾经费投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方案4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安全防护,提高师生防震减灾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减轻地震灾害。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普及防震减灾知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以地震应急救援知识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上海市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二、重点工作:
1,完善防震减灾普及教育硬件设施。
(1)重新布置防震减灾专用教室。使防震减灾展室在全校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使用效果。
(2)总结历年防震减灾工作,制作灯箱宣传廊。
(三)制作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展板。
(4)继续在学校开设防震减灾宣传窗口。
2、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救援能力。
(1)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校地理教研组不断探索防震减灾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注重积累,完善校本课程。
(2)继续开设防震减灾拓展课程;
(3)下半年争取在小学部分年级开设防灾减灾救援知识拓展课程。
(4)继续做好纪念“5.12”、“7.28”的宣传活动,兴趣小组成员通过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区和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举办防震减灾夏令营,激发学生探索地震科普知识的热情。
(6)利用下午的课和国旗下的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宣传教育,注重“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
(7)继续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征文活动,将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与民防知识融为一体。
3、依托区科委及周边社会资源积极开展联动工作:
(1)利用佘山地震科普馆资源,组织我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参观佘山地震科普馆,实地考察防震救援知识,并以小报形式通过橱窗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和颁奖。
(2)按照区民防教育要求,对学校相关年级学生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积极组织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区级竞赛。
(3)利用暑期新生培训课题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熟悉我校防震减灾特色工作。
(4)邀请专家到学校给部分年级学生做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防震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将知识带回家庭。
(5)与其他区县同类学校开展联合研讨活动,不断提高防震减灾教育的有效性。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计划5一、规划背景
(一)当前形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城市社区已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最集中、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场所,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更加重要。
㈡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xxx社区积极推进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站成员、居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我们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日常宣传计划、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计划、震后自救互救计划、震后生活安置计划等。,并按计划每年多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显著提高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存在不足
过去的努力为社区防震减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应急预案的实用性较差,社区防灾减灾的硬件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式的日益复杂,对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xx省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逐步完善社区减灾体系,提高社区预防、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安全综合素质,预防和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社区安全、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
用X年时间,将xxx社区建设成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完备,监测、应急、救灾、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完备,社区应急管理机制成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强的安全、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力争在xxx年成为国家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社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社区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建设,规范社区地震宏观观测点(员)设置,及时发现辖区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宏观前兆,并快速准确反馈,确保不漏、不慢、不空。
(2)全面提高社区地震安全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社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更新系统。建立健全社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开展生命线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社区教室、老年艺术团队、社区志愿者团队,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安排艺术节目、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坚持志愿者队伍与群防群治相结合,扩大防震减灾知识普及面,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救灾能力。
第四,重点项目
(1)完善避险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规划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通道和群众疏散通道,使社区居民在遇险时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到达避难场所并获得帮助。
(2)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网络建设,根据社区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生业余地震观测兴趣小组。组织小区内饲养宠物的居民建立动物宏观观察点。建立和完善地震安全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以便遇险时快速查询。
(三)开展社区调查。
通过居民自查、志愿者团队等形式,对辖区xxx居民进行逐一排查。要协调区地震局聘请专家做评估报告,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年度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充分利用5.12、7.28等各种特殊纪念日,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动词 (verb的缩写)保护
积极与地震局、消防队沟通合作,制定志愿者队伍定期培训计划,使志愿者队伍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专业人才,真正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的专业救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