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赵辉制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从65438年到0958年,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8位老师创办了赵辉制药厂,翻开了制药厂发展史的第一页。当时主要生产钢铁试剂,随后首次合成利多卡因,为当时国内首创,同时研发出国内首个黄连素水提方法。赵辉厂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每年向学校上缴20多万元,为学校的基本建设做出了贡献。

1969 10根据中央指示,赵辉制药厂随第二军医大学迁至Xi安,一部分在陕西黄陵县进行黄连素提取,另一部分在第四军医大学医院进行片剂生产。

1975年7月,赵辉制药厂随第二军医大学迁回上海,开始第二次创业。到80年代末,药厂生产的大部分品种被开发生产出来,使药厂走上了成长之路。

从65438到0987,赵辉制药厂成为在国内医药行业一直具有影响力的“上海医药工业协会”的创始单位之一,成为第一届常务理事单位。

1990年,在总后勤部和第二军医大学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新建了制剂大楼,成为当时上海医药行业较为先进的生产基地。

1991移交二军科技工业局,1995 9月划归药学院管理。药学院接受管理以来,已引进11名战士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至今仍是工厂主要盈利产品的复方酮康唑软膏为减轻企业负担作出了最大贡献。

1998 165438+10月,赵辉制药厂由中央政府调配,交由地方政府管理。

1998 65438+2月4日,赵辉制药厂正式签订移交协议,由宝山区人民政府罗店工业总公司管理。

2000年3月30日,公司注册地正式转移至宝山区罗店镇富源路工业园。

2000年3月,复星赵辉制药有限公司获得喷昔洛韦乳膏(已上市)及原料药的生产批文,这是企业历史上第一张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同时,企业开始确立“科”系列商品名的新产品开发计划。

2001 4月17日,复星赵辉新工厂项目第一桩正式进入宝山罗店地下。

2002年6月5438日至2月17日至6月5438+09日,复星赵辉制药搬迁至新工厂进行生产。老厂从2002年6月65438+2月65438+9月全面停产。

2002年6月5日+2月底,复星赵辉药业通过了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GMP省级初审。

2003年6月5438+10月11 ~ 65438+5月,复星赵辉药业通过了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GMP现场检查。

2003年3月6日,复星赵辉制药有限公司获得国家GMP证书。本次采用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均含抗肿瘤药物)、软膏剂、颗粒剂、小容量注射剂、原料药(盐酸利多卡因)等八条生产线。

2003年5月软膏(非激素)通过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GMP检查,6月获得GMP证书。

2004年2月,据复星赵辉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2003年,企业圆满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营销收入再创新高,实现了迁厂当年盈利的企业目标。

2004年3月,公司获得新药盐酸吡格列酮片及原料药的生产批文,这是公司历史上第一个I类新药证书。

2004年4月,丙硫氧嘧啶、盐酸丁卡因、脱氧尿苷、乙酰谷酰胺、Bemag原料通过GMP认证,获得证书。

2004年7月,原料喷昔洛韦、天冬酰胺、羟苯磺酸钙通过GMP认证,获得GMP证书。

2004年9月,公司上市了7个新产品,其中6个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这些品种分别是“羟苯磺酸钙胶囊”、“易科”依西美坦片、“福柯”脱氧尿苷胶囊、“可平”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易科”美洛昔康片、“可成”盐酸吡格列酮片。

2005年6月5438+10月65438+9月下午,复星赵辉与丹麦LEO公司举行了主题为“专业互补,强强联手,惠泽健康”的项目合作新闻发布会。复星赵辉全面引进丹麦利奥全球独家产品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利西地)的知识产权、技术和原料,复星赵辉在中国申请注册。同时,双方都愿意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

2005年8月,公司申报的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和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获得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批件》,药品批准文号为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5ml:12.5mg国药准字H20056440,5ml:25mg国药准字H2005641,5ml:37.5mg国药准字)。因此,继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丁卡因之后,公司又在其表面麻醉系列产品中增加了两个新品种,逐步形成了表面麻醉系列产品。

2005年8月,经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办公室复审,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领导小组批准,复星赵辉药业再次获得2005年高新技术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