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耳机,妈咪的针线盒,还有“脑洞大开”的文创?

当我们谈论文化遗产时,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总会浮现在脑海中。但如今,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有机会与文化底蕴相结合。

故宫发布的“孟版”雍正像,手中的折扇是故宫的文创产品。

真实舞台秀《印象?西湖的表演现场。

头戴灰色头盔,身穿深绿色铠甲,这是腾讯最近推出的三个“长城战士”形象,分别代表山海关、娘子关和偏头关,将万里长城的形象拟人化。腾讯表示,未来《长城战士》将推出动画和手作与消费者见面。与此同时,王者荣耀团队也宣布加入腾讯“你造长城吗”计划,推出全新游戏英雄“长城守卫军”,弘扬长城文化。

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挖掘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意识。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向大众介绍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各方资源,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合力,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发展的重要方向。

把文化遗产变成IP

近年来,知识产权产业席卷全国,成为文化产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IP是知识产权的缩写。广义而言,是指被大众广泛接受和认可,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实体甚至文化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属于可开发的文化IP。

把文化遗产打造成IP,故宫在前面。

早在2010,故宫就在淘宝开网店卖周边产品,但因为传统的设计风格和营销方式,一直不温不火。2014以来,故宫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网络热点和大众口味,围绕其打造了一批“脑洞”。比如做珍珠的耳机,抱奶妈的针线盒,结合穿越剧明星雍正帝的《我也想你》折扇,都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

据了解,目前故宫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已超过6543.8+0亿元,而这背后,是故宫9000多件精雕细琢的文创产品支撑的结果。目前故宫藏品超过654.38+0.86万套,其中绘画5.3万余件,书法7.5万件,碑刻2.8万件,成为故宫文创产品发展的基础。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学创作的一个捷径就是从这些丰富的藏品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比如将藏品图案提炼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或者提取各种宫廷元素,比如牛、马、侍女等,做成创意产品。只要足够有趣,足够互动,产品就会受欢迎。

在国家博物馆的网上商店,一批创意产品也有不错的销量。金色台阶的夜光书签,总销量7670张。另一款以明清瓷器为原型的夜卧灯卖出了4674件。据记者观察,这些畅销的文创产品价格大多在几十元的区间,而且做工精细,相当实用。产品材质来自杏林春燕碗、红山玉龙、圆明园兽首、泗阳方尊等国家博物馆经典藏品。

“文创+”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走文化创意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道路,成为各文化单位广泛实践的背后,是我国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提出的一系列指导和要求。

2014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方式,结合产业和市场,促进文化遗产资源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国务院转发文化部等部委《关于促进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入挖掘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

文化部部长罗树刚在解读“十三五”文化建设纲要时指出,要鼓励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文物单位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让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

从根本上说,以文化创作推动文化遗产的发展,既要利用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要走市场驱动、创新驱动的市场化道路。开发好的文化创意产品,需要脱离僵化的既定模式,在人才利用、管理机制、品牌运营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据故宫方面介绍,“爆款”文创产品的诞生,是因为招募了一批“有毒设计师”。过去,通过招聘应届毕业生或通过体制内平行调动,很难在短时间内招聘到大量专业人才。提高产品质量,需要打破制度壁垒,消除身份壁垒,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对于文化单位来说,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也有“收支两条线”的制约。建成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等9个国家级博物馆,单位文创产品年均销售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如何管理和使用资金成为了一个问题。对此,2016年国家也明确,文物事业单位文化创意发展收入按规定纳入单位统一预算管理,可用于加强公益服务、征集藏品、继续投入发展、奖励人员绩效等。,并调动活动经费。

除了商业上的成功,肯定还有更高的追求。

虽然通过文化创意发展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业界的知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目前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有媒体援引艺术品市场的数据称,2016年,全国4526家博物馆中,具备文创发展能力的只有2256家,盈利的只有18家,占比不到1%。

这种情况的背后,有国内围绕文化底蕴开发产品长期积累的问题,产品雷同,性价比低,不接地气。

旅游爱好者小吴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个是高仿。这些东西虽然好,但是体积大,价格贵,旅游的时候不可能买;一类是主食,如明信片、钥匙扣、水杯等。虽然有一些特点,但是这种周边一般比较贵。如果不是做得太出彩,就不会让人想消费。

“买文创周边,不是买实用的产品。我想买的是物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很重要。”小吴说。

此外,相对于博物馆藏品等实物文化遗产,中国的山、湖、历史项目、传统艺术等文化IP。由于相对宽泛的概念和不明确的归属,导致文化发展不足。

从2003年开始,“印象”系列舞台秀风靡全国。丽江,印象?刘三姐,印象如何?大红袍等产品畅销全国。这种以旅游目的地为背景的现场舞台秀,意在通过国内顶尖的导演和演出团队,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但与此同时,这个系列也引发了很多争议。比如年盈利6000多万的《印象》?西湖确实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然而,舞台建设破坏西湖传统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风险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在开发文创产品时,如何实现商业、文化、生态的共赢,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