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相关信息
规模水平不断提高。据测算,2010年国家公园和基地总收入2500亿元,利润总额365.2亿元。国家公园和基地年均增长率在40%以上。统计显示,国家公园和基地不仅规模可观,而且发展非常迅速。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韦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文化企业的领军企业。以caeg公司、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俏佳人传媒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成为国际文化竞争中的排头兵。2010年,示范园区和集聚基地上市公司约100家,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
阴影功能完全显示。2010年,示范(实验)园区和集聚基地分别投入13.71和6.37亿元用于新办文化企业孵化,分别孵化1218和1750家文化企业。“十一五”期间,园区和集群基地投入的孵化资金从2005年的7.38亿增加到2010年的22.38亿,增长了3倍;完成孵化的文化企业从2005年的697家增加到2010年的8960家,增长了近13倍。园区(基地)不断孵化出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培育壮大了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奠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
文化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示范基地打造的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如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印象刘三姐》,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累计门票收入6亿多元。caeg公司联合相关企业引进的世界著名音乐剧《妈妈咪呀》!中国版市场反响强烈,第一季度总票房近8000万,创造了国产音乐剧票房纪录。园区基地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重要渠道,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0年,示范(实验)园区、集聚区、单体基地R&D总投资14355亿元,其中动漫产业、文化娱乐产业基地R&D投资均超过654380亿元。2010年,示范(实验)园区、集群基地、单体基地共获得自主知识产权16626项。十一五期间,园区基地在R&D的投资总额增长了2.52倍,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增长了2.33倍。文化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如动漫行业的浙江中南卡通有限公司、湖南鸿蒙卡通传播有限公司,游戏行业的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部自2007年起命名了8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7个国家文化产业实验园区,旨在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典型示范,推动全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服务,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化和集聚化水平大幅提升,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效应突出。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已经聚集和培育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截至2011年末,全国15家园区文化企业近8000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40万人。2011年,园区文化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120亿元,利润总额168亿元,税收总额90亿元,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二是园区品牌效益突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地理位置、文化资源等因素,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公园管理机构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举办专业展览、制作宣传网站和手册等方式加强公园的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公园的品牌价值。如华侨城创意文化产业园、Xi安曲江新区、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河北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等都已成为知名文化品牌,在招商引资、集聚人才、拓展产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三是企业孵化能力逐步增强,产业链不断完善。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努力构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园区孵化功能,成为集聚和培育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初创型文化企业的重要载体。2011年,前三批命名的史家园区共投入各类孵化资金17亿元,孵化文化企业1800余家,成为活跃文化市场、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河北曲阳雕塑产业园通过专业指导和政策鼓励,培育了8家销售额过亿的企业,其中鸿洲石业集团正在积极筹备上市,有可能成为全国首家上市的雕塑企业。同时,园区通过引进创意策划、人才培训、行业中介、投融资机构、传统制造业等相关机构,逐步完善文化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引领和相互促进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四是人才聚集和培养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文化产业园在聚集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到2011,十六个园区已聚集各类文化产业从业人员40余万人,吸引了大批创意策划、企业管理、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端人才入园。同时,园区通过建设培训学校、引进专业培训机构等方式,加强了后备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文化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张江文化园通过实施人才公寓、产业孵化器专项补贴的“张江聚才计划”,引进了大量优秀创新人才,成为园区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
五、园区扩大文化消费,促进经济转型。
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园区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创新发展,加强文化市场培育,不断扩大文化消费,以更多种类、更丰富内涵、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随着文化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的进一步集聚,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和转移劳动人口的重要支柱产业。黑龙江(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是资源型城市通过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