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丰硕成果

6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始终坚守人类文明锻造的科学之剑,努力探索医学科技创新之路。先后完成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国家和军队重大项目2700余项,研发药物和疫苗120余种,防护技术100余种,授权专利640余项。* *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和发明奖1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7项,军队科技进步奖39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战时特种武器伤医学防护”与“两弹一星”成果并驾齐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特等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卫生系统和我军后勤系统唯一的特等奖,仍居世界领先水平。治疗疟疾新药“苯芴醇及其亚油酸胶囊制剂”获中国卫生系统首届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抗疟药“复方青蒿素”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全球销量超过4亿,挽救了近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获得2009年欧洲发明家奖和2010年美国盖伦奖。复方蒿甲醚作为青蒿素抗疟药系列,还帮助青蒿素的发明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美国拉斯克奖。

此外,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一批青年科学家牵头的“国际人肝蛋白组计划”处于世界前沿,开创了中国牵头国际重大科学项目的先河。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科学家参与了此次活动。研制了以野战方舱医院为代表的“第二代野战卫生装备”和一大批部队专用药品,陆续装备部队,有效促进了部队战斗力和保障能力的提高,圆满完成了平时和战时军委和总部赋予的重大卫勤保障和应急救援任务,为国家和军队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科学领域的树,打开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大门。2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一批批科技人员被派往世界各地学习,带着科研论文和一个民族对和平的信念登上国际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