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雾到迷茫——人类未来将何去何从?

人类发展的脉络看似清晰,实则迷雾重重。在两个关键问题上,一个是人类从哪里来,一个是人类将向哪里去。虽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等学者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始终没有得出让大家信服的结论。

首先,人类起源的线索似乎很多,但智人作为“人族”之一,是如何从各大“种族”中脱颖而出以至于至今只有智人进化进化,史学界和生物界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达尔文的种族进化论,尤其是史前人类繁衍发展出多种类似现代人的动物。大约10万年前,除了现代人的祖先智人,还有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种族。而且根据科学研究,同时期的尼安德特人肌肉更发达,大脑更大。他们也使用工具和火,他们有很好的狩猎技巧。他们也有社区的概念,可以照顾病人和弱者。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取代智人,孕育现代文明呢?这似乎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者生存”的观点背道而驰。

其次,在人类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了未来人类命运的多样性。人类将何去何从?是全球性的毁灭性战争,还是受到自然不可抗力的打击而走向末日,还是有机生命或人工智能的不朽技术的发展取代了人类的智能而步入“神”文明的阶段?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预测,人类最终命运的“奇点”还没有到来。目前毕竟还不能穷尽我们对未来命运的所有想象,也不能下任何定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文化已经开始挣脱生物学的束缚。现在不仅能改造周围的世界,还能改造自己的内心和内心世界,发展速度极快。也许这个世纪,也许下一个千年,我们有望经历人类的终极归宿。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几个有代表性的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预言。

此外,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从战争中获利变得越来越困难。过去在传统战争模式下,物质财富往往是通过战争大规模积累的。比如前两次世界大战,欧美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过程也是通过战争来瓜分世界财富,从而形成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美苏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通过经贸、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形成全球一体化格局。通俗地说,谁也离不开谁。从整体利益考虑,维护和平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想到让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毁灭场景,我们不得不给人类未来的命运加上这样一种可能性。也许有一天,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逐渐破坏,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以及自然因素的作用(超级火山爆发、海平面上升、持续的极端天气、小行星撞击地球等。),我们花了几万年取得的文明成果可能会在一瞬间毁于一旦。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文明丰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定胜天,但在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事件上,我们暂时无能为力。

那么如果人类可以进入神圣文明,是否可以脱离自然力的控制,获得更高维度的力量?

其实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发展的速度是肉眼可见的。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首先是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完成。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和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共同宣布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基因组草图。2001 2月12日,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共同发表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和初步分析结果。这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许多专家认为是生物技术世纪诞生的标志。人类基因组包含了人类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的大部分遗传信息。破译它将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新药的开发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

二是细胞重编程技术。通过向细胞中植入新的基因,改变细胞的发育“记忆”,使其回到最原始的胚胎发育状态,就可以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分化。这种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这项技术的发展将对研究人员了解疾病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促进医疗领域潜在药物的筛选,以及利用自体健康细胞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台量子计算机的发展。5438年6月+2020年2月,中国九章全光子系统运行200秒,成功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采样。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需要6亿年。这一突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量子优势”的国家。2021年2月8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合富本元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具有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元新浪”。这一系列成果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也为探索人类的最终命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知道,量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量子信息处理能力,它可以从当前的海量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使之成为新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量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同时分析大量不同的数据。理论上它也具有模拟任何自然系统的能力,也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有人把21世纪定义为人工智能的世纪。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不再以机器智能为核心,而是以人脑为核心,从而提高机器本身的基本性能,使其更接近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机制。我们前面说过,生物技术进一步深化了对人脑的研究和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揭示了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机制,利用量子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创造出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这似乎已经不再是幻想。自然选择的规律逐渐被打破,智能设计的规律将逐渐影响人类未来的命运。

数十亿年的生物进化始终遵循着最基本的自然选择规律,人类文明的进化,尤其是意识觉醒、农业革命、科技革命之后,越来越有能力脱离这种选择模式,成为有目的的智能设计阶段。

最典型的三种可能是生物工程、仿生工程和无机生命工程。

生物工程是指“人类在生物层面上的刻意干预(如植入基因),旨在改变生物的形态、能力、需求或欲望,以实现某种预设的文化观念”。实际上,生物工程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几千年来,人类也利用生物工程来重塑自己和其他生物。比如农耕文明中常见的阉割技术,目的是减少雄性牲畜的攻击性,达到一种顺从驯化的状态。

古代也有太监以宫刑辅助朝政。但随着人类科技在细胞和细胞核领域的突破,对生物体运行的研究不断深入。以现在的技术,人类可以通过手术和注射激素来完成性别的彻底改变。还有众所周知的克隆技术、基因改造技术、动物体内人体器官的嵌合体技术等等。基因工程可以创造越来越多的奇迹。当然,这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争论。一些人权保护团体担心,基因工程可能会在未来创造出一些超人,结果普通人会逐渐成为他们的奴隶。还有人担心,如果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很可能会制造出不知道什么是恐惧的士兵。未来会不会出现不择手段的“新人类”战争?

第二种可能是仿生生命。仿生工程可以将有机和无机组织结合起来,创造出“生化人”。典型的例子就是生化手技术。目前生化臂可以和人脑思维互联。通过在生化手臂上安装微型计算机芯片,可以将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指令,从而指挥手臂运动。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生化手不仅可以随意移动,还可以向大脑发回信号,也就是说,它甚至可以恢复截肢者的触觉。

目前在所有的仿生工程研究中,最具革命性的是在大脑和计算机之间建立一个直接的双向接口,使计算机能够读取人脑的电信号,同时返回人脑能够理解的电信号。如果这个装置成功了,大脑直接连到网络上,或者几个大脑互联形成“脑间网络”会怎么样?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大脑可以享受回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将成为“生化人”。你可以提取别人的记忆,就像你自己的一样。通过别人的记忆,你所能认识的世界会无限扩大。但是这里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集体记忆下我们的自我认同会发生什么变化?简而言之,如何认识自己,我们个人的梦想是什么?你怎么保证不是集体记忆催生的个人愿望?也许到那个时候,生化种族会独立成为一个新的种族。这种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其哲学、心理或政治影响可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上面提到的生物工程和生化工程的两种可能性,可以看作是生命形式从有机到半有机的一种发展,但现在我们说的是改变生命规律,创造一种无机生命的可能性,即人工智能。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可以说是改变20世纪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它对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更新,基因编程的领域也随之进化。这种编程模仿了基因的遗传进化。很多程序员希望创造出一个程序,可以脱离创造者独立学习和进化。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员只是一个驱动力。程序启动后,就开始自由进化,创作者和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把握它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病毒可以看作是这个程序的原型。当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传播时,它们会不断地自我复制几百万到几亿次。他们一方面要躲避自己追逐的杀毒软件,另一方面又要和其他病毒争夺网络中的空间。还有一次,病毒自我复制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变成了电脑化的变异。这种变异可能是由于病毒设计者最初导致病毒偶尔出现随机复制错误,也可能是由于某种随机错误。假设在偶然的情况下,变异后的病毒可以躲过杀毒软件的检测,仍然保留入侵其他电脑的能力,那么它就会在网络中迅速传播。结果,这种突变体能够存活下来并开始繁殖。久而久之,网络空间将充斥着这种由人设计,通过无机进化而成的新型病毒。

很多人可能不会认为这种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生命,但它是从一种新的进化程序中诞生的,完全独立于有机进化的规律和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挑战。智能设计的无机生命能否脱离人类控制,转向自我进化,也是未来人类科技突破自我,走向“神性”文明的关键一步。目前,人类已经从传统的经典计算机逐步发展为向量计算机,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素: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向多场景、规模化、集成化等高应用阶段发展,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算法模型参数呈指数级增长。量子计算机对大数据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自然场景的模拟能力,可以让人工智能突破发展的瓶颈。然而,当人工智能真的能形成自我意识,有自控欲望,产生“生命”特征的时候,我们人类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在很多科幻电影中,假设的场景是未来某一天,人工智能脱离人类控制,杀死人类,导致人类灭绝。仅存的人类追随者要么穿越过去寻找所谓的救世主并在人工智能前期将其摧毁,要么发动最后的人机大战,最终通过人类情感的精神力量打败人工智能。无论哪种场景都是对未来的真实再现,都表现了人类对发展人工智能这种无机生命的担忧。但即使有种种担忧,科技进步的步伐已经无法阻挡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创造者”,摆脱生活规律的束缚。

人类的“奇点时刻”临近了吗,美国之光?库兹韦尔(Kurzweil)的《奇点临近》(Singularity approximation)大胆预言,通过基因、纳米和机器人技术,人类的身体将进化成非物质的、可自由变形的形态。2045年,人类奇点来临,人工智能将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历史将被彻底改变。文明将超越大脑的限制,人类的意识将转化为数据,可以像现在所有的数据一样存储和传输。当人类的存在成为一种数据,就能以“光”的速度传输自己,人就能脱离肉体,到达宇宙的任何角落。我们将成为宇宙的主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就有可能见证人类的永生。奇点是不可想象的,它是一种全新的状态。在预言的场景里,我感觉好像真的是人类文明升级维度的想象。从三维空间到更高维的空间,三维空间的任何生物都无法想象高维空间是什么样子。或许,可以预测却无法想象才是人类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