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药学院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教师4人,其中1罗家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教授2人。
科研方面,该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300万元。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1,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陈光项目1,武汉大学人才引进和创新科研项目5项,校企合作项目多项。近年来,研究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申请多项国家专利。
在教学方面,完成了药物分析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了完整的药物分析相关课程。《药物分析》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承担湖北省1教学科研项目,武汉大学教学科研项目和教学团队建设项目3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多篇,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分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每年招收2-4名博士生,8-10名硕士生,指导20余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和创新科研。我院学生就业形势很好。就业渠道分别是去美国、日本、中国顶尖的大学、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去大学、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去中外合资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从事药物相关的研发和管理。
本研究的研究特色是利用微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激光诱导荧光、生物传感器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药物的新分析方法和机理,集成微纳米流药物分析装置,药物分子识别材料,以及药物有效成分的筛选和质量控制。研究方向有:1。药物色谱和电泳分离的新方法;2.药物分子识别材料及其应用:3.微纳流控药物分析装置及其集成:4.荧光探针试剂的合成及应用:5.生物传感和药物电分析方法;6.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和质量控制;7.药物筛选的新方法;8.单细胞分析。生物医学研究系以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生物技术药物(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天然产物等。)、体内外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物理等手段进行大规模药物筛选。目前有六个研究方向:基因工程药物(常见病相关基因研究、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剂和多肽药物)、生化制药工程(包括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及相关药物分析筛选)、肿瘤组织芯片、分子药理学和环保产品开发。从以上研究方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
本科培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要任务,也兼顾培养社会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五年内,该研究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将逐步被世界著名的英文原版教材所取代,分别是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制药技术、发酵技术原理、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生物信息学和基因工程研究方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教师自主培养规模,使本科专业课教学五年后全部采用双语教学。研究生课程全部采用英语授课,旨在将发酵技术原理、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研究方法等课程建设成为学院或学校的精品课程。5年引进了5名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
研究方向由以下实验室组成:
(1)基因工程药理实验室是从事基因工程研究与开发的综合性实验室,主要从事常见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寻找疾病相关基因,开发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为创新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发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多肽药物和多糖药物,开发多种疫苗(蛋白质疫苗和DNA疫苗)和基因工程诊断试剂。细胞因子和基因治疗用于治疗。
(2)生物化学制药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生物化学药物的研发(包括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药物筛选和分离分析)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下游技术研究,包括微生物发酵工程、体内外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筛选和药物分析纯化工艺研究。
(3)肿瘤组织芯片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分类、保存和制备各种肿瘤组织切片,并将其制成芯片,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资料。以下设备是实验室必备的:二氧化碳培养箱、液氮罐、各种切片机、荧光、倒置和常规显微镜、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仪等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仪器。
(4)石油微生物环境保护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要从事石油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分离克隆参与烷基羟基生物降解过程的关键酶的基因,构建能够高效降解烷基羟基的重组菌株。研究污水处理微生物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化学药物研究所立足于培养高级药学人才,以适应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增强我院药物化学专业的科研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成立。药物化学专业从1994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经过14年的教学科研发展,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师资力量。目前,我院职业教育从业人员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2004年获得药物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隶属于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目前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率一直处于学校前列。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7人,1博士),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约占60%。人员构成体现了老中青师资队伍相结合,梯队水平良好,教师和助教配置合理,相互配合。
化学药物研究所充分发挥武汉大学在化学、生物、医学方面的综合实力和优势资源,在药物化学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方向,主要包括抗肿瘤和抗病毒药物研究、手性技术与药物合成研究、药物设计、合成与技术开发、天然药物化学与先导化合物研究、仿生天然离子通道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手性药物的电化学催化合成与分子识别、药物反应工程与制药厂工艺设计。
化学医学研究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现拥有多名学科带头人,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已发表数百篇研究论文,其中大部分被SCI收录。申请专利25项,批准专利15项。化学医学研究所的科研条件日益改善。药学院现在有一个配有各种先进设备的实验中心。目前用于药物化学研究的大中型分析仪器有400 MHz核磁共振振动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荧光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
化学药物研究所决心为国家培养更多从事药学研究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也为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药物(新药)研发评价中心和药学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