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经济
基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1997 10,苏州高新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首个ISO14000标准试点区,试点工作于1998年3月全面启动,高新区环境管理体系于1998年2月建立并开始试行。1999年7月,苏州高新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认证,同年9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ISO14000首个国家环保示范区。
高新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示范区建设始终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制定了环境方针、总体环境目标、具体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形成了由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支持性文件组成的四级文件体系。自1999以来,高新区已连续四年顺利通过中国华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的年度监督审核。
作为中国第一个ISO14000示范区,苏州高新区不仅开创了中国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先河,也有力推动了世界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ISO14000系列标准在高新区的实施,有利于高新区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新区的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公众的环境意识,有利于高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亚太科技工业园的建设,有利于为国家改革区域环境管理模式提供经验。
在高新区建设ISO14000示范区的同时,区内企业实施ISO14000标准进展非常顺利。截至2003年2月底,区内已有54家企业获得ISO14001标准认证。
以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为了实现健康、快速,
持续发展,实现从科技园到生态园的升级转型,实现建设美丽滨湖新区的发展目标。2003年初,高新区把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作为全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建设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二次开发、提升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的抓手。
为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原有环境管理的基础上,成立了苏州高新区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分管主任和20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对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进行综合决策。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创建工作的技术支持单位,于2003年6月5438+10月65438+10月初步编制了《苏州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65438年2月,《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标准建设纲要》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论证。
苏州高新区有三层含义:一是有利于推动高新区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以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立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工作的环境;二是为二次创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绿色产品制造基地;三是为我国各类开发区发展生态工业提供经验。
根据规划,到2010,苏州高新区将建成城市花园、
发展一个具有公园、工业生态和自然环境的现代化新城区。
为开展系列绿色活动,全面推进绿色高新区建设。通过动员全区企业、学校、社区和居民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幼儿园)、绿色企业、绿色酒店(宾馆)、绿色消费的绿色高新区创建活动,在高新区真正形成全民关心环境、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改善企业环境行为,优化区域环境质量。我们力争通过三年的绿色高新区系列活动,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美、空气更清新、交通更便捷、人居环境更美好、经济更繁荣的滨湖新城。
以环保产业为品牌优势,坚持绿色招商。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于2001年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首批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区环保产业园自成立以来,坚持名牌效应、绿色发展、绿色招商,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占地654.38+0.5万平方米的环保产业园基地加快载体建设,已基本完成465.438+0.0万平方米厂房、主干道、8000平方米绿化设施建设。目前,高新区环保设备生产门类较为齐全,包括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废处理设备等七大类。代表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到2003年,全区共有环保企业130多家,产值近30亿元。2004年5月,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环保产业协会正式成立。40多名成员来自环保产业园、克莱尔、爱环武实等从事环境研究和设备生产的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