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随机开放是什么意思(全文)
什么是双随机披露?
5月3日,CNCA正式启动认证机构监督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模式。今后,我国将随机抽查认证机构及其认证结果,并向社会公布结果。这是认证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随机抽查的事中事后监管要求的又一举措。
据介绍,基于国内认证市场开展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数量多、颁发证书数量多,以及近年来新增认证机构数量增长较快,部分机构的认证活动不符合要求,认证规范性和有效性不高。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本次抽查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活动。按照问题导向、分类监管的原则,采取“随机确定抽检对象、随机选择执法抽检人员、抽检结果公开”的方式,从148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51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出具的35万余份有效认证中,按照不同的抽检比例,分为异常认证机构、新批准认证机构、非国家认可认证机构和一般认证机构四类,随机抽取65438+。适当提高对异常认证机构和新批准认证机构的抽查比例,实施重点抽查。对选定的认证结果,按照认证结果涉及的认证机构所在区域,将检查任务分配到省级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由地方认证监管部门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开展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本次抽查结果预计在今年10结束前向社会公布。对抽查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机构,将纳入重点监管,依法查处违规机构。
据了解,CNCA将按照国务院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证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国内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确保认证监管执法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高效。
目前,CNCA已批准认证机构242家,检验检测机构31768家,颁发有效认证证书15140万份,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3亿份,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国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51,000份,占全球认证总量的1/3。
国务院:全面推进“双随机、双公开”监管方式
5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更好满足人民消费升级需要;决定进一步精简建设投资项目审批,以改革创造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通过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
会议认为,消费是最终需求。推动消费品工业升级,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要努力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围绕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一是提高市场准入,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目录和不合理收费,严格符合安全、环保、能耗条件,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上下功夫,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促进大众消费品创新和有效供给。二是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推动基于大众消费品生产的“质量革命”,推动“中国制造”加速向“精细制造”迈进,赢得大市场。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推动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接轨对标,引导企业加强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产品认证和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推动中华老字号传承升级,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第四,加强监管,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企业黑名单、惩罚性巨额赔偿等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打击假冒伪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随着质量的不断提升,公众对国内消费品质量的信任度和品牌认可度将不断增强。
会议指出,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会议决定,将投资项目建设申请审批事项由65项减少到42项,其中规划许可、市政设施建设等24项整合为8项,保留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定审批事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各地要纳入政务服务大厅或网上平台,简化流程,缩短时限,方便企业办事。
国家质检总局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确保质检改革取得实效。
7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双随机一公开”推进会,落实国务院最新部署要求,研究推进总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梅克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再接再厉,扎实推进,抓好总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确保质检改革取得实效。
梅克保指出,“双随机一公开”是推进政府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从去年开始就做了很多部署。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税务总局认真开展双随机抽样试点工作,完成了5个首批试点,税务总局随机抽样工作实施办法正在起草中。但与国务院的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全系统各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紧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实行“一公开”,不断提升“发布、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梅克保要求,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单位要深化认识,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狠抓落实,确保实效,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有序稳步实施,努力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和要求。
会上,法规司介绍了总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近期进展情况。CNCA、标准委、总局相关部门分别介绍了前期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情况。
文化部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示”。
为切实加强网络表演管理,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秩序,文化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的通知》,规范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直播文艺表演、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技术进行展示或者讲解的行为。
通知明确,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提供的网络表演承担主体责任,对提供的产品、服务和经营行为负责,并应当确保内容合法、经营有序、来源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当完善内容管理制度,配备足够的内容审核人员,严格监督表演者的表演行为,加强用户互动管理。要严格监控技术措施,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应急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违法内容。一旦发现含有违法内容的网络演出,要及时关闭演出频道,停止网上传播,保留相关记录,并立即向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报告。
通知要求,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立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网络表演经营单位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市场执法合作机制,对网络演出市场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定期进行随机抽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对投诉举报较多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要加大抽查频次,重点监管。同时,违法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和表演者将被列入黑名单或警告,并实施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其中,列入黑名单的表演者将被禁止在一定期限内继续从事网络演出等营业性演出,真正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网络演出市场发展迅速,对推动网络文化产业创新、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网络直播企业的爆发式增长,一些“平台”漠视法律法规、责任缺失、管理混乱,一些“主播”以低俗、色情等违法违规内容吸引眼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危害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文化部组织开展了集中排查和执法检查,发布了第二十五批非法互联网文化活动名单,依法处理了一批从事非法网络表演的网络直播平台。目前,文化部正在组织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网络演出企业进行集中排查。调查结果将于近期公布,第一批网络表演者的黑名单也将公布。下一步,文化部还将出台专门的管理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