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大知识产权
一般来说,当富人达到一定规模后,他们的兄弟、儿子、侄子甚至孙子都会进入家族企业,帮助管理公司,以巩固家族帝国。
然而,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20年香港富豪榜上排名第一的李兆基,不喜欢经商,愿意留在家乡佛山顺德做一个普通人。
李、、出生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一个小康家庭。
所以三兄弟在年轻的时候,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读过四书五经,过着安稳的生活。
大哥李之前,其父李有两个儿子,都是幼时夭折,但家族成员按辈分分别叫李老三、老四、老五。
因此,成为香港首富后,人们称他为“四叔”,李为“三叔”。
李氏家族在顺德拥有两家店铺,天宝融金铺和永盛银行,主要经营黄金和外汇。李和兄弟从小就跟着他们的父亲,看着商店里的人如何经营他们的生意,学习如何鉴别金银。
他们也很有天赋,很聪明,他们学到了第一手的业务。后来,当日本侵略者全面入侵中国,李去湛江与他的叔叔学习,而继续经营店铺与他的父亲。
在金银店玩金银器的师傅,干活的时候总会偷点材料。李的店里也是如此,但李对师傅们的技巧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时还年轻的李兆基发现了这种情况,但他觉得自己无法长久释怀。思来想去,他觉得求人不如求己,于是自己摸索起了铸金技术。
12岁的时候,李兆基已经掌握了读金、熔金、融金的核心技术和相关知识,对黄金的鉴别能力也是有口皆碑。
后来,李兆基偶然发现了一种让旧纸币变新的方法,并为商店赚了很多利润。
当李兆基还是个少年时,他的父亲就把所有的商店交给他打理,他还把家族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日本战败后,货币迅速贬值。虽然李兆基很有能力,但也比不上金浦日渐衰落的生意。
1948,李希望儿子去更大的地方发展,不要局限在家里这一亩地。
当时,大哥李也因种种原因辍学,回到广州,在当地的金银业工作。起初,他吃了很多苦,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他逐渐被提升为经理。
李和他的弟弟,他们的目光并不局限于眼前,而是放在更大更远的地方。听到父亲的想法后,他们早已摩拳擦掌,渴望在繁华之地大展宏图。
李分别送给李、1000元,让其到澳门、香港发展。两兄弟告别了生长的家乡,收拾行囊,开始了他们的奋斗。
李兆基初到香港,在几家银店挂单,从事外汇和黄金买卖的老本行,赚了不少钱。后来,李兆基涉足房地产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的原则是任何事情,无论大小,都必须亲自去看。
李兆基凭借商战中的远见卓识和高超手段,奠定了庞大的商业帝国,随后在内地投资酒店项目,进行多元化发展。其产业领域包括天然气和基金,并跃入香港十大富豪之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李兆基已经成为香港举足轻重的人物,晚年财富超过2000亿,甚至超过首富李嘉诚。
早在1996年,李兆基的财富值就位列全球富豪榜第四位,这是中国富豪在全球富豪榜中的最高排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人能打破这个记录。
的哥哥李也是一个风云人物。当时哥哥一个人带着1000块钱去了香港,而他一个人去了澳门。
在澳门,他依然从事着自己擅长的金银业。经过几年的积累,他决定去香港发展。
刚来港的李,做过进口贸易、塑料和树胶制品等生意,但都不如意。后来和弟弟一样,投身房地产,成立了房地产公司。
当时香港经济逐渐发展,对房屋的需求与日俱增。房地产是一个潜在的发展领域。李脚踏实地,使公司稳步发展,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上世纪70年代,李创办的“兆安房地产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上世纪80年代,他的公司业务扩展到上海、广州、佛山等地。
李的财富虽然没有弟弟多,但他在港有数百家店铺收租金,每年租金高达数亿。他被称为“商铺之王”,加上房地产公司的收入,他也是香港富人一方的亿万富翁。
成为富翁的李致力于家乡的发展,向顺德捐赠医院和教学楼。他是一个富有献身精神的慈善家。
两兄弟外出打拼后,大有作为,成为有名的大亨。相比之下,弟弟李兆楠的生活完全不同。
上世纪四十年代,李、远在他乡时,父亲也曾向求教,但他选择留在家乡,在家帮忙打理店铺,照顾父母,完成学业。
李兆楠一直很温和,不像他的兄弟们那样咄咄逼人,对做生意也不那么感兴趣。他不喜欢名利场里的纷争,只喜欢安稳的生活。
人们会问他为什么不和他的两个兄弟一起出去做生意。他总会说:“我走了谁在家照顾他爸妈?”事实确实如此。
在家乡照顾父母的李兆楠似乎是他兄弟的后盾,使他们能够安全地旅行。
家里两家店铺生意的重担就落在了身上,父亲李也教做生意,但对做生意根本不感兴趣,不是做生意的料,多多少少缺少那种气魄。
因此,当李兆楠在家里的商店工作时,他不像一个店主,而更像一个听话的人。
李知道小儿子没那么有魄力,但他也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并发扬光大,这自然是最好的。不幸的是,他也知道李兆楠对此不感兴趣,所以他和他一起去了。
当时代砸了很多沙子,谁也抵挡不住。随着国内战事紧急,各地动荡不安,李家铺的金银货币生意越来越艰难,逐渐萧条。
李夫妇年事已高,不能在乱世中力挽狂澜,只好退一步,在损失更大之前,把家里的店铺关了。
李兆楠似乎突然失去了工作,但他没有任何怨恨。毕竟,他对商业事务一向漠不关心。为了生计,他选择去工厂打工,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商人的儿子到一个普通的打工仔,这样的差距大概会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
但是李兆楠并没有感到如此悲伤。两点一线从工厂到家里的生活虽然平淡,但是稳定。虽然月薪只能维持温饱,但也足够了。李兆楠从来都不是一个爱钱的人。
当他到了可以成家的年龄时,李兆楠和他在工厂里认识的一个女孩结了婚,他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宴会。
至于新婚的房子,李兆楠用自己的积蓄和父母的资助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小房子。
结婚后,李兆楠和他的妻子很快生了几个孩子。这对夫妇像成千上万的千千普通人一样,在工厂工作,回家后照顾孩子。
此时,远在香港的和李正在他们的商业帝国里努力拼搏。
两兄弟都是知名大亨,自然也忘不了亲兄弟。李和多次邀请到香港和他们一起管理公司,或全家搬到香港和他们一起住豪宅,但每次都婉拒了。
李兆楠觉得他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和繁荣的城市里不舒服,而且他对商业一窍不通。对他来说,留在家乡过平淡的生活没什么不好。
兄弟俩知道弟弟不喜欢名利之争后,也没有勉强弟弟。李兆基帮助他的弟弟在顺德找到了一份商场工人的工作,这样他就不用每天在工厂里做那些又苦又累的工作了。
李兆楠一直做着这样的工作,直到退休。同事们有时取笑李兆楠说:“李叔叔,你和李兆基叔叔有兄弟的名字!”李兆楠每次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同事们不知道李兆楠和李兆基真的是兄弟。
李兆基一直喜欢孩子。他的儿媳妇在八年里为李家生了四个孩子,组成了两个“好”字。她还说她可能会有第五个孩子,这赢得了公公李兆基的爱。给她买了豪宅,豪车,直接给了她十亿巨款,可谓“赏赐多次,从不手软”。
对于李兆楠的子孙来说,李兆基还帮助他们出国留学。
尽管身份不同,但李兆楠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顺德,兄弟们也各有发展,但感情一直不错,闲暇时也总会喝喝茶。
看完报纸后,李兆楠和李兆基并没有感到愤怒,反而感到有点哭笑不得。
回到顺德的李兆楠仍然住在一个小房子里,没有豪宅、豪车和保姆。他认为最好的生活就是晚年儿孙满堂,兄弟和睦,家庭和睦。
事实上,李兆楠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隐形富翁”。早在1993,李兆基就以自己和嫂子的名义投资成立了广州恒德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并投资了平安保险。
也就是说,李兆楠本人持有平安保险2.72%的股份,约为2亿股。
当初内地的保险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审批程序也很复杂。
然而,当时李兆基看到了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并计划进入保险业,这显示了其伟大的远见。
李兆楠保持低调。对于这家公司来说,他只是一个名字,因为大陆人要在大陆发展保险业,办事更方便。“香港人投资需要很多程序。”
尽管如此,由于平安保险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其上市以来市值一直稳步上升,李兆楠的财富也呈爆发式增长,最高峰时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34位。李兆楠被外界形容为“神秘而低调的富豪”。
今天,李兆楠的财富仍然相当可观。
当时李兆基以弟弟的名义投资开公司,一方面是为了手续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弟弟以后的考虑,让弟弟不用工作,不会闲着。
如果普通人一下子拥有200亿的财富,他们可能会肆无忌惮地挥霍掉,但李兆楠已经20多年没有碰过这些钱,一直过着简朴贫穷的生活。
退休后,李兆楠的生活更加简单了。在业余时间,他和他的朋友在公园里下棋。在家里,他喝茶,种花。每天早上,他提着菜篮子去菜市场,很安心。
李兆楠有孩子在加拿大定居,曾经把父母送到加拿大,但这对夫妇不会说英语。他们觉得在国外生活和坐牢没什么区别,很无聊,所以很快就回老家了。
去世前,李兆楠将李兆基给他的价值200亿元的股份全部归还给了他的兄弟,但没有传给子女。这也是他的脊梁。
2020年6月25日,李也在香港去世,享年98岁。对于他这样一个儿孙满堂、坐拥亿万财富的人来说,人生并没有太多遗憾。
李兆基退居二线,不再直接掌管企业,把公司留给儿子照顾,享受天伦之乐。
每个人生看起来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我们往往很难说清楚,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什么样的生活是坏的,是平淡的,还是繁华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是特别精彩的。
凤凰城。com,2020年2月13日,港富98岁的哥哥李兆基的葬礼低调而简朴,三位杰出的男士都是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