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版权保护:哪些字体可以免费使用?

《黑歌方凯》满足90%用户需求

中国的字体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再到篆书,再到隶书和楷书、行书、草书,这是一个漫长的文化传承过程。

“人们对汉字的使用有一些误解。有人认为汉字存在了几千年,早已过了版权保护期,可以随意使用。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字体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上,一直从事字体研发的方正电子字体事业部总经理张建国表示,“我们把字体分为几类,一类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字,比如历代碑文都广泛使用斜体,其实是有版权的,但版权期已过,大家都可以用;第二种是在公共字体的基础上改变的,改动比较大,符合版权要求,所以这种类型应该作为艺术字体进行保护;第三类是历史上从无到有,符合版权唯一性保护的要求,所以应该保护。”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会受到字体权益保护的影响吗?张建国认为,“黑歌方凯的四种字体在电脑中使用频率最高,操作系统厂商也和一些字体厂商采购了这些基础字体,普通人可以放心使用,这四种字体满足了普通人90%以上的用字需求。对于那些希望使用更丰富字体的个人用户,他们可以购买其他字体。但是,它们只能在一台电脑上用于写作和打印,而不能用于大规模的商业出版。”

* * *汉字不等于字体。

目前,日本已拥有1000多种汉字字体,而中国只有100种。因此,只有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社会的多元化表达充分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汉字。但在我国现有法律下,并没有专门针对字体字体的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一般规范,我们将字体、文字作为艺术品进行保护”,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新亮指出,“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八款明确规定,艺术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形成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造型艺术。对于汉字的用户来说,我们能享受到的是汉字,而不是汉字字体。”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伟光对汉字的知识产权有更尖锐的观点。他认为,著作权法旨在保护作品的稀缺性,稀缺性字体本身就蕴含着潜在的市场价值。如果法律不保护字体,版权交易无法进行,商业价值无法产生,实际上是变相扼杀文化创意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保护基本的创造力。

可口可乐刚进入中国时,所有的商标都使用最传统的斜体,但其全球竞争对手百事可乐一直使用大胆时尚的创新字体,这也体现了现代风格。为了与百事可乐竞争,可口可乐专门花了50万元,专门邀请香港著名设计师为亚洲市场策划了全方位的商标和字体,又花了1亿元推广新的品牌形象,在年轻人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平表示,一些专家认为字体不应该受到保护,这与我们今天提倡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版权贸易是相悖的。如果不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创作成果,就谈不上交易和发展。无论是作为单词还是软件,字体都应该受到保护。

知识产权正在渗透到生活的角落。

“中国字体行业是有市场需求的,所以我们要用一种制度来更好地保护它。”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平认为,有人担心保护字体字体会导致权利滥用,构成垄断。事实上,垄断是一种状态,这是事实。现在只是一种想象和担心。如果用想象中的担心来扼杀字体字体行业,就会偏离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

汉字的版权保护实际上是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新问题。虽然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汉字的版权应得到进一步保护,但仍有不同声音认为,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公共遗产,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目前,虽然我国已将书宋、仿宋、黑体、斜体等字体规定为公有领域的免费字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字体的字体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完成的机械加工作品,并不能产生新的原创演绎作品。对字体的字体保护要保持在一个适当的限度,不要影响千百年来人物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不要让用户陷入付费的阴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