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基因工程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点研究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对生物技术给予了优先支持,中国生物技术的整体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生物技术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来源。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产业地位1989,中国批准首个国产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lb,标志着国产基因工程药物零的突破。重组人干扰素αlb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中国基因克隆表达的基因工程药物,也是中国唯一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自此,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从无到有。从65438到0998,我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销售额达到7.2亿元。截至1998年底,我国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产品共有15种。国内已有3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获得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的试生产或正式生产批准文号。根据1997期间对我国452家个体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单位的通讯调查结果,截至1996年底,我国已有8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实现商业化(含试生产),1996期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约为2.2亿元,仅占同期全国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年销售额的265438。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基因工程制药行业发展迅速,年销售额从1996年的2.2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7.2亿元,年均增长80%。预计200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销售额将达到22.8亿元。基因工程在医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基因制药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基因制药产业面临历史性机遇,主要表现在* * *支持、资源丰富、基因信息公开、国际交流增多。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保护基因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基因医学领域技术壁垒的研究和准备。对比国内和国际,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从65438到0996,中国生物技术销售额为114亿元,美国为10亿美元,相差7倍。从65438到0996,中国基因工程和疫苗的销售额是2.3亿元,而美国是75亿美元。1998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为7.2亿元,不到1亿美元,而1996年,美国安进公司的两种主要产品Neupgen(G-CSF)和Epogen(促红细胞生成素)销售额均达到1亿美元。从上市品种看,1998年,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准在中国上市,53种生物药物(主要是基因工程药物)在美国上市。我国工程药物上市时间比美国晚5 -10年。主要问题是1。同类产品生产企业过多,导致市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我国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大多由多家公司生产。比如干扰素α2a生产厂家5家,干扰素α2b生产厂家5家,白细胞介素-2生产厂家10家,G-CSF生产厂家7家,GM-CSF生产厂家6家。基因工程药物的临床用量一般很小(微克级),通常2-3家厂商就能满负荷满足全国市场的需求。所以太多厂家生产同一种基因工程药物,必然导致市场过度竞争,降低各生产企业的利润。同时也会导致产能不足,成本增加,使企业无法获得合理利润,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迫使部分企业严重亏损,破产倒闭。这种重复生产的现象和我国新药研发的指导思想有关系。过去,我国新药研发主要以引进开发为主,而国内研发上市和在研的新药大多抄袭国外,创新药很少。......& gt& gt
问题2:基因工程的发展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人类在基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基因工程改变自然以服务人类需求方面取得了快速的进步。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基因工程的哲学和伦理方面关注不够。从克隆技术到人类基因组的伟大发现,这个问题日益突出,但与这个过程相比,人类相应的社会伦理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就其内容而言,遗传伦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态伦理,二是社会伦理。就基因的生态伦理而言,主要是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基因的社会伦理而言,主要是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社会伦理的矛盾。遗传伦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不会阻碍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会进一步提高我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真理、规律和因果关系有新的认识。人类在基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通过基因工程改变自然以服务人类需求方面取得了快速的进步。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基因工程的哲学和伦理方面关注不够。有两个问题。一方面,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哲学下,基因工程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特别是极大地影响了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是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因工程引起了许多社会和伦理问题。从克隆技术到人类基因组的伟大发现,这个问题日益突出,但与这个过程相比,人类相应的社会伦理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就其内容而言,遗传伦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态伦理,二是社会伦理。就基因的生态伦理而言,主要是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基因的社会伦理而言,主要是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社会伦理的矛盾。生态伦理对植物基因研究的规范合理的限制,主要是出于对生物多样性的考虑。近年来,植物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推动了一系列农业革命,尤其是谷物革命。然而,这种基于植物基因优化的革命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比如它让人吃5000多种粮食到150种。同样,化肥在增产和缩短生长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地表破坏。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动物基因的研究和应用上。例如,试管牛和试管羊为人们控制生物性别提供了基础,这项技术使人们控制生物种群成为可能。对于一定的人群来说,男性的数量不多,但女性的数量很重要。根据自然规律,男性和女性的出生概率大致相同。因此,如何在出生时最大限度地增加女性数量,减少男性数量,是非常关键的。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雌雄物种比例的失衡,从而造成自然生态的失衡。当这项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问题就更大了。前段时间关于克隆技术的讨论表明,基因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可能会带来或造成甚至超出我们想象的麻烦。那么,基因伦理是否与基因技术和基因工程相矛盾?显然不是,因为基因伦理和基因技术在为人类服务上是完全一致的。两者都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基因技术造福人类,尽最大努力避免一切对社会有害的现象。只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两者的程度和比例不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重点不是如何克服基因工程的负面影响,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因工程和基因技术发展经济。比如现在我们都知道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生物进化不是以“适者生存”为主,而是优势与劣势相互配合,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优化必然是单调的。但目前基因工程主要是优中选优,这显然与生物多样性的方向相悖,在实践中也确实导致了这样的问题。然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解决了许多非常困难的实际问题。由此可知,遗传伦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会阻碍自然科学的发展。&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