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守住底线。

创新要守住底线

央视纪录频道正在播出一部电影,叫《红线》,讲的是生态安全的底线,发人深省,以此来传播我们的思想,坚守文化家园,我们也要有“底线”的意识。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何说,她提出了关于加强安岳石窟保护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四川代表团代表提出的文化建议集中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知识产权方面。“保护每一项文化遗产,防止其消失;尊重知识产权,让每一项创新都能体现出合理的价值。”全国人大代表、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认为,这体现了当前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坚守的两条“底线”。

●我省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有5万多处,每年都有数百处消失。

守住文化遗产的“底线”

川盐古道,一条堪比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战略物资通道,也是多年来被忽视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四川古盐道及相关盐运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和加速消失的局面,迫切需要抢救性保护。”全国人大代表、自贡市副市长石介绍,去年,自贡市组织开展了首次川盐古道学术调查,发现川盐古道留下了古道、驿站(址)、盐号(址)、摩崖石刻等多种与盐运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盐运相关的祭祀活动、船夫号子、运(拾)盐习俗、禁忌语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协调川、鄂、湘等七省市,优先保护川盐古道。

“那么多寺庙和佛像,尤其是石刻,历史悠久,甚至比大足石刻还要古老,但都不大,分散在各处。”何说,这些遗产很多都被破坏了,建议把目前的文化遗产存量作为安岳石刻的“底线”,保护和加强政府在文化保护方面的履职能力。“我省有5万多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每年都有数百处消失。”郑晓幸说,原因有很多。除了投入,政府还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执法和监管,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不断建立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文化创作的源泉就会枯竭。

守住文化创新的“底线”

在文化家园中,知识创新是一条主动脉,知识产权保护是它的血管壁。没有好的保护,知识创新就会乏力。“如果靠抄袭和模仿就能赚钱,怎么会有创新的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说,“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就会打击创新的动力。保护知识产权也是文化家园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

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是国家创新文化的一部分。他建议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其设立“底线”,加强对相关机构的监管,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易表示,当前文艺创作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高原无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等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这是底线不明确。”他认为,主要原因是现行的版权法律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比如,现行的著作权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李易建议修改著作权法,适时出台民间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