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性能产品

1999 6月1日,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战略重组,在原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是超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国务院直接管理。主要负责研制生产各种导弹武器系统和其他航天产品。兼营多种民用产品,同时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对外工程承包、招标采购、劳务输出等业务。

4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条战线的大力支持下,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始终立足于发展航天技术、增强国防实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不断提高导弹武器的科技含量,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依托航天科技工业优势,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国家重点项目,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

70年代末,在中央“军民融合”政策的指引下,航天科技工业积极调整产业方向,走出军工小天地,进入经济主战场。为几十个行业提供了上千种民用产品,逐步形成了“团结谋发展,集中干大事”的思想。以“大、名、特”产品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在电子信息、光学、机电一体化、汽车及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空间防御方面,航天工程师建立了防空导弹系统、巡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和空间技术产品的完整技术开发、研究和生产体系。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支柱产业。航天科技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的高科技产品,服务于国家经济安全,打造了“金穗、金卡、金盾”三大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技术被列为国家航天金税工程重点项目,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成功上线,大大提高了票据管理效率,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了先进可靠的科技手段,被朱镕基总理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明”。目前,集团公司正与国家税务总局* * *合作,将万元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推向所有一般纳税人企业。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形成了国内最大的智能卡和非接触式IC卡研究、生产和应用开发基地,先后开发出金税专用卡、银行密码支付系统等高科技产品,智能卡终端销量一直位居同行业首位。航天金卡广泛应用于银行、税务、海关、市政、交通、邮电等十几个行业。它们曾作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98的专用卡,并被悉尼奥组委正式确认为2000年奥运会的专用票。

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开发的IP VoIP系统是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电话服务器产品。其独有的智能容错和语音数据修复技术国际领先,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以色列之后第四个掌握VoIP综合系统技术的国家。

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利用航天信息安全技术优势,研制生产了抵御恶劣环境的计算机、防止信息泄露的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并率先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虚拟专用网。通过加密,大大提高了公网上私有私网的安全性能。

各类雷达设备、卫星地面接收天线和数字接收设备在预警、制导、气象观测、交通管制、精密测量、广播通信等领域得到一致认可,并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探地雷达系统可以对地下最深28米的地方进行探测和数字成像,在探测地下物体和检测施工质量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VSAT卫星数据通信系统可靠性高,成本和价格比同类进口产品低1/3,安装使用方便。它是立体通信网络的专用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航天科技特别是特种科技研发生产的光机电一体化民用产品,形成了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又一支柱产业。

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开发生产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和各类数控产品,以其高科技优势,极大地提高了重点工程的建设效率,加快了传统工业领域的现代化进程。被列为全国三大定点生产基地之一的数控集团,经过“八五”国家级攻关和技术改造,已能年产数千套数控系统,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国际市场。

凭借先进的航空航天设计技术、模拟气动计算、薄壳轻质焊接结构生产技术,香港天坛大佛、澳门四季常青的紫荆花、澳门“盛世莲花”等众多工艺项目,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

航天科技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和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凸显了强大的航天高科技实力和央企的“顶梁柱”作用。

市场化改革

65438-0999,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其中,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新任总经理夏国洪对这项改革的影响发表了看法。航空航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4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中国过去40年在航天领域的总投入还不到美国在这一领域一年的投入。中国的年投资水平甚至只有印度的1/6。在如此低投入的基础上,中国能确立世界航天大国的地位,是一个奇迹。但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夏国洪认为,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意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旧的航天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这种不适应导致航天科技行业经济效益差,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最困难的行业之一。

夏国洪告诉记者:“在此之前,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经历了四次大的调整,即从最早的国防部第五研究所到第七机械部、航天部、航天部、航天工业集团公司。1993改革虽然迈出了将公司转变为经济实体的重要一步,但总公司的政府职能并没有取消,国家也没有授予经营资产的权力。所以本质上是一个政企不分的行政公司。总体上还没有跳出计划管理体制的框架。”夏国洪认为:这次改革是不同的。航天机电集团和科技集团经过重组,彻底去除了政府职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如果说1993的改革把我们推向了市场经济的门槛,那么这次改革已经把我们彻底推向了市场经济的大海,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使航天工业彻底走向了市场。这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经济是一片海洋,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夏国洪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走向市场,航天工业将没有希望。如何尽快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彻底转变观念,是航天事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下创造辉煌的关键。夏国洪认为,改变观念对任何领域的任何企业都是必要的,但对航空航天来说更为迫切。航天因为其特殊性,长期形成于计划经济下,在成本和供求关系上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夏国洪说,航天是高技术产业,技术优势是航天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但据统计,多年来,航天系统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超过1,000项,产品转化率却不足1.5%。

技术不会成为产品,产品不会成为商品,技术优势不会转化为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必然导致拿着金饭碗乞讨,造成效率低、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市场经济特别注重成本,成本的概念也是航天最缺乏的。夏国洪说:“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眼中没有市场,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很特殊,我们很少考虑成本。在计划经济时期,航天产品被称为七专产品,由国家指定的专业企业生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匹配是很有问题的。所以,培养市场观念,要从每个环节做起,包括我们的科研设计部门。将设计理念向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转变,也是市场经济对航天科技的迫切要求。